中国原始雕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原始雕塑(primitive sculptures of China),中国原始社会雕塑。大体可分为人像雕塑和动物雕塑两大类。

人像雕塑

图1 圆雕少女头像(甘肃礼县高寺头出土)

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人像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历年出土原始社会人像雕塑较多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之后,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辽宁西部的红山文化遗址也有引人注目的新发现。作品质料以陶塑所占比重最大,石雕与骨雕人像数量较少。

裴李岗文化灰陶人头 为迄今所知黄河流域年代最早的陶塑老妇形象,1977~1978年在河南密县(今新密)莪沟北岗遗址发现,属7 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物。

仰韶文化陶塑人像

图2 人头形陶容器盖(甘肃东乡出土)

出土于渭河流域及黄河中游地区,数量较多,形式丰富,包括圆雕头像、圆雕人像、浮雕人面,以及装饰着圆雕头像的陶壶、陶瓶等。圆雕头像以西安半坡出土的老妇像年代最早,属距今约6 800年前的半坡类型遗物。甘肃礼县高寺头出土的圆雕少女头像,是仰韶文化陶塑人像的作品。头像残高12.5厘米,周堆塑与锥镂相结合的手法制成,陶色橙黄,颈下部分已缺,原先可能是陶壶器口的装饰。

陕西黄陵出土的圆雕头像,系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作品。头像以细泥红陶制成。仰韶文化陶塑浮雕人面,在甘肃天水柴家坪,陕西华县柳枝镇、陇县、宝鸡北首岭、扶风姜西村等地均有出土。天水柴家坪1967年出土的陶塑人面,残高25.5厘米,宽16厘米,细泥红陶质,塑工相当细腻。

用圆雕人物头像装饰的陶壶或陶瓶,也始于仰韶文化,在陕西省长武县和商洛市以及甘肃省秦安大地湾等遗址均有出土。

马家窑文化陶塑人像 发现于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两省,基本都是陶器上的附饰物。马家窑文化前期(包括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类型)的陶塑人像,多数是女性形象。甘肃秦安寺嘴1975年出土人头形红陶瓶,属距今5 100年前的石岭下类型遗物。马家窑文化后期(包括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伴随父权制的确立,装饰在陶器上的人物几乎都是男子形象。甘肃东乡、宁定等地出土的3件半山类型人头形器盖,青海乐都柳湾马厂类型人头形器口陶壶和裸体人像浮雕陶壶反映当时流行男性崇拜的习俗。也有人认为是兼有男女两性特征的复合体。

图3 泥塑女神头像 (辽宁牛河梁出土)

龙山文化陶塑人面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发现两件。河南陕县七里铺和山东潍坊姚官庄出土的陶塑人面,表现了比较明显的男性特征。

红山文化陶塑妇女像 在内蒙古赤峰西水泉,辽宁喀左东山嘴,辽宁牛河梁等红山文化遗址有一定数量发现。西水泉和东山嘴出土的陶塑女裸像和牛河梁祭祀遗址出土的泥塑女神头像反映原始地母崇拜的习俗。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黑龙江密山新开流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陶塑人像。

长江流域原始社会陶塑人像

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地都有发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型人像和人头像;浙江桐乡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塑男裸像等,属距今约6 000多年前捏塑烧制的陶像。

薛家岗文化陶塑人面 出土于安徽望江汪洋庙遗址上文化层(第二层),属薛家岗文化后期遗物。人面采用捏塑和锥划结合手法。

图4 火山岩浮雕人面(四川巫山大溪出土)

大溪文化陶塑人头 出土于湖南安乡汤家岗遗址下层,属距今约6 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早期遗物,头像以泥质红陶制成,似为老人头像。

青龙泉三期文化陶塑人像

出土于湖北天门邓家湾遗址,为距今约4 000年前的青龙泉三期文化(即湖北龙山文化)遗物。人像共两件,以泥质红陶捏塑而成,皆作跽坐状的男子,造型颇具淳朴之天趣。类似作品,以前在鄂东北圻春易家山遗址亦有出土,唯保存状况稍差。

玉石雕人像

迄今发现不多。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发现的玉人、玉鹰、玉龙等,距今5 000多年,制作已很精工。辽宁东沟后洼屯遗址出土的滑石圆雕人头和河北滦平金沟屯遗址发现圆雕人像,可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遗存。重庆巫山大溪出土的墨色火山岩人面,属大溪文化晚期的雕刻。甘肃永昌鸳鸯池出土的白云石人面,属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遗物。玉雕人面在陕西神木龙山文化墓葬和山东滕州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也有发现。骨雕人像见于陕西西乡何家湾仰韶文化北首岭类型遗址中。

动物雕塑

图5 陶水鸟壶(江苏吴江出土)

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多属陶塑、石雕,也有少量牙雕和木雕。在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有距今约7 000多年的陶塑猪、羊头。辽宁东沟后洼遗址出土有很多滑石雕成的虎、猪、狗、鸡、鹅、鹰、蝉、鸟、昆虫、鱼等形象,造型单纯而生动,其中一件屈身、阔口、大眼、有角的龙,为已知最早的石雕龙的形象。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也出土有陶塑和牙、木雕刻的猪、羊、鱼、鸟、蜥蜴等动物形象,形体不大,已具备圆雕、浮雕、线刻等不同表现形式,能概括地表现动物形态。牙雕“双凤朝阳”,长16.6厘米,在正中部位以阴线刻出一组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外缘有跳动的光芒,两侧对称地雕出回首相顾的双鸟,构成相当完整的图案。后洼遗址和河姆渡文化距今都在6 000年以前。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动物雕塑在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有狗首鸟尾的陶塑器柄。湖北天门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一群人与动物陶塑,数量众多,除羊、狗、鸡等家畜家禽外,还有大象和乌龟。这些随手捏成的小陶塑,能够表现出动物活动中的神态。

图6 兽形鬶

陕西华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墓葬中出土的陶鹰鼎、陶猫头鹰器盖,江苏吴江梅埝遗址所出的良渚文化陶水鸟壶,山东大汶口所出的兽形鬶,胶州三里河所出的狗鬶等,器物与造型完美地结合,可能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宗教或礼仪的意义。

大型动物泥塑的残迹发现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之中,有神话动物猪龙和禽鸟。牛河梁遗址中的积石冢中还发现完整的玉石猪龙雕刻。猪龙双耳肥大,圆眼,吻部前凸,有很多道皱折,身体蜷曲,尾端与吻部相接。同形的玉饰在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均有发现。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墨玉龙,身躯呈C形,背部正中有圆孔,可以系绳悬挂,通体光洁润泽,轮廓刚劲而优美,是原始社会玉雕中的杰作。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琮以浮雕与线刻的兽面纹为主要装饰,其中雕琢最为精工的是江苏武进寺墩所出的一件玉琮。这些玉器具有宗教的、礼仪的性质。龙的形象和兽面纹浮雕,显示了原始社会艺术与奴隶社会艺术之间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