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 Independence Movement of Protestant Churches in China),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新教)内主张脱离外国差会,独立自办教会的思潮和运动。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清朝政府开放通商的同时,常常将开放传教列入不平等条约的条款,造成了基督教在华发展与殖民扩张同步的现象。这不但引起中国士大夫和乡绅、民众的反对而成为“教案”发生的原因之一,而且也引起了一些民族意识强烈的中国基督徒的反感和不安。在那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一再掀起高潮的影响下,一些基督徒知识分子也一再提出了中国教会“自立、自养、自传”或“自有、自理、自享”等主张,有些领袖人物还实践这类主张而自行建立了国人自办的教会或教派。19世纪70年代,广东儒生陈梦南信奉基督教后,提出中国教徒自行传教,免遭洋教之讥。在部分广州教徒和美洲华侨资助下,自行租屋传教,次年成立 粤东广肇华人宣道会 ,开华人自办教会之先河。

1885年,山东登州文会馆学生发起酬恩布道会,自筹经费作为自立教会的传教基金。1877年中国有了十余所经济自立的教堂,1897年已增至100多所。1903年,上海牧师俞国桢依靠中国教徒创办自立长老会堂,1906年又成立 中国耶稣 教 自立会 ,阐明爱教爱国、自立自治宗旨。1910年俞还奏请清政府收回教权,取消不平等条约保教条款,遭清廷拒绝。同年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全国总会成立,俞国桢任总会长。同年,天津部分基督徒在徐汇川、张伯苓等倡导下,联合成立独立自办的 中华 基督教会 。北京、山东等地教徒也有倡议和成立中华基督教会的行动。1925年,南京王治心等发起组织中华基督徒废除不平等条约促进会,各地教徒纷纷响应,成立分会。五卅运动和北伐开始后,教会自立运动更遍及全国,大革命中曾出现600多处自立教会。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自立运动受到很大挫折,自立教会到1935年只剩下200多所,一些主张自立的基督教领导人的态度亦有变化和分化。与此同时,另一些由华人自办的教会或教派,如王明道创立的基督徒会堂、倪柝声创办的基督教聚会处、敬奠瀛创办的耶稣家庭、魏保罗创立的真耶稣教会等,却逐步扩大了影响,在下层民众中有很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