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临淄城,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始建年代极早,在商代以前就称作齐邑,后来又名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姜山以营丘临靠淄水而改名“临淄”。从此,“临淄”之名传称到现在,共2800余年历史。

  临淄城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386年,姜太公建立的姜姓齐国传660年32君在此建都;公元前386年—公元前221年,田和建立的田姓齐国传166年8王在此建都,临淄作为周代齐国都城长达824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2年,田横韩信等八人称齐王于临淄。公元前202年―8年,西汉7位齐王定都于此;25年-206年,东汉6位齐王以临淄为都。另外,临淄城还作为青州治所300多年、齐郡治所800多年、临淄县治所近2000年。有“七遍为京、八遍为城”之称的临淄,作为周齐故都、两汉王城,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是声名显赫、地位极其重要的。

  临淄城的布局,几经变化。临淄城分大城与小城两部分,大城为平民所居,小城是国君居住和官吏办公的宫城。西周时,就有了大城,小城似位于大城东北角;春秋时,小城位于大城中央,整个城市布局呈“回”字形;战国时,小城位于大城西南,但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小城小、且位于现在小城的东北角;西汉时,扩大小城,形成今天临淄齐国故城遗址的“大城咬小城”格局。目前,我们勘探的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大城南北9里,东西7里,周长14158米;小城南北4里,东西3里多,周长约7275米。大城和小城总周长约21,433米,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

  临淄城的城墙原高14米左右,厚30米(最宽处达55—67米),顶宽在10米左右;有城墙拐角24处(仅东墙淄河西岸就有14处)。南、北墙外有10多米宽、3米深的壕沟。城内有13座城门(小城5、大城6,未找到2)、10条干道(小城3、大城7,最宽者20米)、宫殿区(大城中部、小城北部)、墓葬区(大城东北部)、手工业区(冶铁6处、冶铜2处、铸币2处、铸镜4处、制骨4处、制陶多处)、商业区(大城中部偏北、小城北门外)等。

  临淄城久负盛名,是我国周至汉时期最大的工商业都市。春秋桓公称霸时,临淄居民有4万余户,人口20多万;战国时期,临淄居民多达7万余户,常住人口保守估计也在60万;西汉初年,临淄有户10万,人口逾百万,“巨于长安”(长安此时8万多户)。汉朝有“五都”的称号,临淄是其中之一(成都、邯郸、南阳、洛阳),因此有“西有长安,东有临淄”、“东方的罗马”、“海内名都”的传统称誉。临淄城,是周、秦、西汉中国冶金(主要是冶铜、冶铁)业中心、丝织业中心、制车业中心、制陶业中心、漆器制造中心、铸镜中心、铸币中心、手工业科技中心等八个手工业方面的中心和海盐、丝绸两大商品集散地。此外,临淄还是全国思想学术中心(稷下学宫)、音乐之都(齐国韶乐、齐地歌舞)和“东方奥林匹亚”(足球、射箭、武术、赛马、赛车、棋类起源地),也从侧面证明了临淄工商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