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贵州省 > 贵阳市 > 乌当区

  乌当区汉语拼音:Wūdāng Qū;英语:Wudang District),中国贵州省贵阳市的一个市辖区。座落在贵州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0′-107°03′、北纬26°55′-26°33′。分东西两部分环抱贵阳中心区, 辖6个镇、2个民族乡、5个社区服务中心。全区总面积为8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万亩,户籍人口33.76万人(2011年末)。

  乌当区新天城市片区中心至贵阳市中心8公里,经东北绕城环线南行8公里至4D级国际机场——龙洞堡机场,东北方向距离都拉营铁路货运站6公里。城区内已建成贵开路、航天路、高新路一级城市干道及东北绕城环线等高等级公路。西南出海通道经过该片区并设有新天出口,交通十分便捷。全省唯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天园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座落其中。

  继2001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京瓷株式会社后,2006年又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泰国正大集团,中国500强企业华西希望集团和中国房地产大鳄——中国保利集团等。借助外力,不仅加快了乌当经济的发展,也扩大和提升乌当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形象。 

  近年来,乌当区依靠科技进步,以信息化建设为先导,实施高新技术带动战略,加快全区工业化发展步伐和农业结构调整进程,有力推动全区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8年,乌当区被列入全省首批建设的20个经济强县(区)之一。  

  全区海拔高度在1100——1400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4.6。c左右,年降雨量1179.8毫米。境内主要有南明河、猫跳河等16条河流,总长270公里;最大的湖泊——百花湖,面积13.5平方公里,全区有耕地面积39.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

  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硅、硫、铝、石灰岩、粘土、重晶石、大理石等10余种,储量大、成本低、易开采。

  水利资源:水能蕴藏量55030千瓦,水资源总量11.45亿立方米,客水资源丰富,为12.8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各种林木、粮食、果蔬、药材、花草、水产、畜禽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土地资源:耕地面积39.92万亩,园地面积2.89万亩,林地面积58.48万亩,牧草地面积1.77万亩.

  旅游资源:乌当属低丘喀斯特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有机结合,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科技、民族风情一体为特色。境内有悬崖绝壁秘洞、飞泉流瀑的相思河、鱼洞峡、情人谷,有湖面如镜、清溪碧流的百花湖、金螺湖,有留存至今的古造纸技术的香子沟等各类大小景点10余处。布依“三月三”、苗族“四月八”、阿栗杨梅节、永乐桃花节等民族风情古朴浓郁。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卡堡苗族花棍舞,享誉国内外。

  区内热储层厚度稳定,地下热水资源(温泉)分布较广泛,多埋藏在1500——2000米之间,温度较高(40——50摄氏度)、蕴藏量大,每口井日平均涌水量在1000吨左右,水质好,含有锶、氡、硫、偏硅酸等微量元素,适合沐浴用水和矿泉水开发,已探明区境内有30个点适合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开发。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打温泉井四口,平均水温43度,日涌水量3500多吨,但由于规模小,接待能力严重不足。根据本地温泉资源及市场需求的实际,我区大力发展以温泉项目为龙头的生态旅游,整合景区与温泉资源,实行政府统一规划,企业自主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和招商力度,发展以温泉保健疗养、温泉休闲度假、温泉观光旅游等为主的旅游项目,促进温泉旅游业的发展,做大做强温泉经济,打造乌当温泉品牌。

  发展优势 :乌当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国家重点建设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带中心城市的一个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备工业区和观光农业旅游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据了贵阳市现实生产力重新布局的重点——“两翼、两点、三通道”中的一翼一点一通道。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城市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为贵阳市“退二进三”项目的调迁和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生产力的转移创造了优越条件,乌当区将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有开发价值的地区之一。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天园区和享有国家赋予开发区特殊的优惠政策,是乌当区得天独厚的优势,乌当区必将成为全省高新技术最具活力的生长点。

  • 邮编:550018 代码:520112 区号:0851

行政区划

  乌当区位于贵阳市东北部,属贵阳市新城区,总面积为686平方公里,辖6镇2乡,5个新型社区:东风镇、水田镇、羊昌镇、新堡布依族乡、新场乡、百宜乡、下坝乡、偏坡布依族乡、新天社区服务中心、高新社区服务中心、振新社区服务中心、顺新社区服务中心、创新社区服务中心以及76个村(场)、19个居委会。

地理

  乌当区位于贵州中部,贵阳丘陵盆地北部,地处省会贵阳中心区东、西两片。为贵阳市所辖。距贵阳市中心7公里,距贵阳国际机场8公里,距贵阳火车站10公里。在贵阳市“三环十六射线”城市骨干路网中,贵开路、水东路、东二环、北二环、北京东路均直通区内。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686平方公里。

  乌当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平均海拔1242米。最高海拔1659米,为水田镇安多村云雾山北峰;最低海拔872米,为百宜乡拐九村姜家渡南明河出处。地貌以山地、丘陵、坝地三类为主。地址构成以喀斯特面积为主,占全区面积的90.6%,石漠化面积占10.52%。区内矿藏丰富,主要有煤、铁、铝土矿、硫铁矿、大理石等。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今东风镇洛湾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20世纪60年代,东风镇麦穰村发现有泥盆纪时期的古生物化石,90年代中期又发现了位于东风镇的大堡旧石器时代(距今已逾万年)人类文化遗址。

  乌当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原性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水同季,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年平均降水量1179.8毫米到1271毫米。年平均气温14.6℃,森林覆盖率达49.36%。由于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形成多种小气候,宜于农业生产,大部分地区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蔬菜一年三至四熟的需要。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倒春流、冰雹、秋季绵雨、秋风、凝冻。

  区境内河流均属于江流域乌江水系,河床狭窄,比降大,流速较快。除猫跳河和南明河干流较快外,均为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洪水和枯水涨落幅度大。河流长于10公里或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6条,总长270公里。按河流水系分区为:猫跳河及其支流区;南明河上游小车河支流区(金钟河);南明河中、下游及其支流区;长滩河支流区(北部鱼梁河)。

  全区土壤为黄壤区,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和冲积土。植被属于黔中山原湿润性灰岩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马尾松林区,主要树种有青栲、红栲、小叶青冈栎、柞木等,落叶树种有枫香、尖皮桦等。次生植被有大面积天然牧草和灌丛草坡。

  乌当区水资源总量5.28亿平方米,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水能蕴藏量5.5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02万千瓦。矿产资源有铁、重晶石、硅矿、铝土矿、白云矿、白云石、大理石、高岭土等多种矿产。野生动物资源有林麝、穿山甲、凤头鹃隼、白腹腔山雕,野生植物资源有花榈木、榉木,药用植物有银杏、黄连、西洋参、天麻、杜仲等。

历史沿革

  乌当,是贵州省发现新石器的17个县(市、区)之一(大堡古人类文化遗址),春秋时期属羊柯(音)国,战国时期为楚黔中地,秦属象郡范围,西汉时期属夜郎县,两晋时期属晋乐县,隋朝属羊柯县,唐宋代属矩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建喇平宣抚司治所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遗址经历宋、元、明、清代。元代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有武当(今乌当)长官司、洪边州。明代属水东洪边十二马头。

  明代乌当古遗址和古建筑群:有洪武四年(1371年)至天启二年(1630年),在云锦庄和洪边寨建的宋氏别业遗址。有始建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乌当来仙阁,正德年间(1506――1521年)建的乌当协天宫,始建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的洛湾万松阁,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的后所古林寺,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建的乌当桥等古建筑。还有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的永乐古城堡,明代崇祯十一年(1638年)朱昌古城堡石刻“朱昌城西”,明代基石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建的乌当惜字塔,乌当明代古墓群等。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贵州卫、贵州前卫为贵筑县,辖十七里,民国元年(1912年)贵筑县并入贵阳府,民国3年(1914)改为贵阳县。贵阳县(1414――1935)今乌当区境内一、二、三、六、八、九区,辖9个镇,71个乡。1936年设16个联保。1937至1939有一、二、三、四区的16个联保的,65个乡。

乌当地名的来源

  据《贵州省志*地理志》记载,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顺元路军民安抚司领蛮夷长官司二十二,计有武当等处(今乌当)、水东(今新添寨)。元代《贵州省历史沿革图》,有顺元宣抚司(今贵阳),东北面有武当(今乌当)。明代置贵州前卫的有乌一堡、乌八堡(今乌当场坝)等。清代据《贵阳府志》记载:“贵筑县东北三十里有乌当八堡、乌当一堡、乌当十寨、乌当九寨,皆属东上里,即元之武当也。”上述记载,说明乌当地名的来历为元代“武当”的音转。《贵阳市乌当区地名志》传说原乌当坝子多雾,称“雾荡”,今“乌当”由“雾荡”音转。乌当地处在高原的山间盆地,有时大雾笼罩了乌当盆地,这是地理自然现象的巧合。

  民国时期,贵阳县(1914―1935年)第三区公所辖乌当镇,1941年2月15日成立贵阳县乌当区署,1941年7月1日贵阳市政府成立,贵筑县辖乌当区署(公所)。1957年11月29日,撤销贵筑县划归贵阳市领导。1958年2月24日,将原贵筑县和贵阳市郊区重新划为乌当、花溪两个区。原贵阳市郊区主建贵阳市乌当区,继续在毛光翔公馆办公,1959年1月迁离乌当6公里交通方便的新添寨至今已半个世纪。原贵筑县主建贵阳市花溪区。

五个时期乌当区

  1.贵阳县乌当区署 民国3年(1914年)改贵阳府为贵阳县至1941年6月。自民国30年(1941年)起实行新县制,将过去之区、联保、保甲,改为区、乡镇编制,全县分三区,区署设乌当、白云、花溪三地。1941年2月15日成立贵阳县乌当区署(驻乌当),辖乌当、永乐、谷定、百宜、羊昌、水田6个乡,共56保。

  2.贵筑县乌当区署 1941年4月2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建立贵阳市,7月1日贵阳市政府成立。同时撤销贵阳县,以贵阳市区以外之地属贵筑县,9月3日行政院批准将贵筑县治移驻花溪,于1942年1月20日将贵筑县政府迁往花溪办公。1944年重调区乡,三个区署为:燕楼区署、白云区署、乌当区署。乌当区署(驻乌当),辖乌当、北衙、永乐、谷定、水田、羊昌、百宜7个乡,共63保。1947年撤销三个区署,县辖2个镇,18个乡公所。1948年8月1日增设水田区署(驻乌当),辖永乐、乌当、谷定、水田、羊昌、百宜6个乡。1949年11月15日贵阳市和贵筑县解放后,11月24日贵筑县人民政府成立,27日乌当镇赶场天,召开了庆祝解放大会,派员接管水田区公署及所辖6个乡。接管后贵筑县成立花溪、青岩、白云、水田(驻乌当)四个区公所。

  3.贵筑县乌当区公所 1950年5月至10月贵筑县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将北部划分为五个区公所,作为派出机构,水田区调为乌当区(第七区)、水田区(第八区)、羊昌区(第九区);白云区调为金华区(第五区)、白云区(第六区),任命党政干部,设秘书,民政、财政、文教助理,生产干事。划分区公所后,开始建立农民协会,进行“五大任务”,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行政村。1951年11月土地改革结束后,重新建立乡。乌当区辖10个乡,水田区辖11个乡,羊昌区辖8个乡,金华区辖10个乡,共39个乡公所,83个行政村。1953年选举乡长、副乡长。

  4.贵阳市(郊区)乌当区人民委员会(1955年4月至1956年7月)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54)府民民字第501号指示精神,贵阳市人民委员会市秘办(55)字第096号命令,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兹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本市行政区划,作如下扩大和调整:将原贵筑县划归我市管辖之花溪、金华、乌当、中曹等四个区,分别设立区人民委员会。雪厂乡、阳关乡并入金华区。将原郊区人民政府所辖黔灵、东山、茶店、改茶、朝阳、太慈、油榨、云关等八个乡纯农业人口组成为黔灵区,仍设人民委员会。成立贵阳市郊区办事处,作为本市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具体领导五个区人民委员会的工作。各区人委自1955年4月1日起,正式开始工作。贵阳市郊区领导的乌当区人民委员会继续设在乌当协天宫。

  建立郊区人委,撤区合并为乡镇(1956年8月至1958年2月)。1956年7月18日贵阳市人民委员会(56)市编字第0340号《抄转关于改变郊区、乡建制及有关组织问题的批复》,省人民委员会同意撤销你市现有的郊区办事处及市郊黔灵、金华、

  花溪、乌当、中曹五个区公所建立郊区人民委员会;郊区现有的49个乡镇,合并为20个乡、镇。同意贵阳市郊区仍建立乡、镇一级基层政权组织,由郊区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1956年8月撤区合并乡镇,乌当区有:乌当乡、北衙乡、永乐乡和偏坡布依族乡;金华区有:金龙乡、野鸭乡、阳关乡、朱昌乡。

  5.撤销贵筑县,将市郊区划为乌当、花溪区 省人委(57)省民王字第861号《关于撤销贵筑县的通知》,我省撤销贵筑县,业经国务院1957年11月29日议字第80号批准,并且决定将原贵筑县的沙文、金甲、麦架、白云、牛场、都溪、水田、大林、拐久、定扒、谷定、三江、下坝、羊昌、新场、新堡、谷溪、马场、百宜等31个乡(黔陶等12个乡已略)和青岩镇以及修文县王官乡的鹅颈冲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贵阳市领导。

  1958年2月24日省人委(58)省办吴字第119号《关于划分贵阳市郊区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贵阳市人民委员会接管原贵筑县辖区后,将市郊区划为乌当、花溪两个区。原则上以黔滇公路和黔桂公路两侧原分界为界,公路以北地区为乌当区,包括:金华、阳关、野鸭、朱昌、乌当、北衙、永乐、偏坡、黔灵、东山、羊昌、谷溪、新场、新堡、马场、百宜、水田、王岗、拐九、下坝、大林、三江、定扒、谷定、沙文、牛场、都溪、白云、麦架、金甲共30个乡以及修文县王关鹅颈冲;公路以南地区为花溪区,共23个乡镇。1958年4月21日市人委(58)字办字第241号通知,乌当区所属东山、黔灵乡划归云岩区。1957年11月29日至1958年2月24日实际是过渡期。1958年3月,市人委向乌当区人委及所属27个乡颁发了圆形木质印章(王岗乡并入新堡乡)。1958年7月调整为19个乡,组建7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8月23日成立东风人民公社(驻乌当),9月2日乌当区实现人民公社化,成立11个人民公社,即东风(乌当)、闻风(永乐)、承风(下坝)、红旗(野鸭)、灯塔(羊昌)、红专(新场)、东方红(百宜)、原子(水田)、火箭(金华)、卫星(谷定)、星火(朱昌)。12月将11个人民公社合并为洛湾(驻乌当)、羊昌、金华3个人民公社(不包括白云地区)。

乌当区域的变迁

  1.关于乌当区驻地 乌当区行政中心驻地有三处:一是贵阳市中华北路333号,毛光翔公馆2年(1930年建成的欧式建筑,民国时期贵州省长毛光翔公馆)。二是1959年10月迁新添寨洪边环溪一带43年,当时只有区委、政府、政法和粮食4幢大楼,1幢简易平房,作食堂、开大会、放电影三用。2003年1月26日揭牌迁新添寨燕子冲至今已8年。

  2.关于合并贵阳市郊区 1966年8月,花溪区、乌当区合并为贵阳市郊区,党政机关驻新添寨,文教卫生、财贸金融等单位驻花溪。辖26个人民公社和花溪、青岩、白云3个镇。1967年3月,贵阳市郊区又按原建置恢复为乌当区和花溪区。

  3.关于白云区 1959年12月7日省人委(59)省区史字第395号文批复,同意在乌当区鸡场地区设置白云镇的建制(相当于市属区),并改名为白云镇。1962年7月4日省人委(62)省民史字第148号文批复,将白云镇由原市辖镇(相当于市辖区)改为区(市属区)辖镇,直属乌当区人民委员会领导。1973年6月7日省革委黔发(1973)62号文通知,同意恢复白云区建制,属贵阳市领导,将艳山红、沙文两个公社,从乌当区划归白云区。

  4.撤销贵阳市领导贵筑县的原案 国务院(55)国一内罗字第七号批复:关于贵阳市扩大郊区行政区划问题,撤销原政务院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八日批准贵阳市领导贵筑县的原案,贵筑县仍归贵定专署督导。将贵筑县的花溪、中曹、金华、乌当等四个区和白云区的阳关乡、石板区的雪厂乡,划归贵阳市领导。

  5.关于建立乡镇的批复 1976年3月建立新添寨镇。省人民政府(83)黔府通140号批复,东风人民公社分建为东风乡(驻乌当)和偏坡布依族乡。(83)黔府通211号批复,同意将新堡公社改建为新堡布依族乡。同意金华、野鸭、朱昌、永乐、下坝、水田、羊昌、新场、百宜九个公社以社建乡。(88)黔府通241号批复,同意撤销朱昌、金华、东风(驻乌当)、水田、羊昌五个乡,建立五个镇。

图集

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黄连村的古银杏与村庄,2022年11月6日。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