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历史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乍得历史( history of Chad),乍得共和国是非洲中部内陆国家。东邻苏丹,南连中非共和国和喀麦隆,西同尼日尔接壤,西南隔乍得湖同尼日利亚相望,北和利比亚相连。面积1284000平方公里,人口506万(1985)。主要居民有阿拉伯血统的柏柏尔人、图布人、卡涅姆人、巴吉尔米人、萨拉人、蒙丹人等。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法语和阿拉伯语。首都恩贾梅纳

早期历史

公元8世纪,在乍得地区定居的主要是萨奥人。萨奥人很早就会制作陶器,并懂得用粘土造谷仓、砌炉灶,做纺轮、网坠等。最有代表性的是制作用于祭祀的硬陶塑像。萨奥人还会用黄铜和青铜制作装饰品和器具。史称这种文化为萨奥文化。

公元9世纪,北方游牧部落的一支扎加瓦人进入乍得地区,征服了当地的萨奥人,在乍得湖东北部建立了卡涅姆王国,首都设在恩吉米。13世纪,由于控制了通往费赞、乍得湖北部沿岸和尼罗河的商道,掌握铁和青铜的冶炼术,能生产铁制兵器,卡涅姆王国盛极一时。14世纪末,国势日衰的卡涅姆王国,被迫迁至乍得湖西部的博尔努省,开始了博尔努王国时期(见卡涅姆-博尔努王国)。

14世纪,在乍得东部建立了瓦达伊王国。16世纪,在西南部的沙里河地区建立了巴吉尔米王国。这两个王国曾沦为博尔努王国的藩属。18世纪,瓦达伊王国和巴吉尔米王国强盛起来。它们不断向博尔努王国发起进攻。与此同时,这两个王国之间也互争雄长。于是出现了三国对峙和长期混战的局面。19世纪80~90年代,拉巴赫·祖拜尔率领军队从苏丹西部进入乍得地区。他先后打败了因长期混战而衰弱的瓦达伊、巴吉尔米和博尔努等王国,建立起以乍得湖为中心,地跨今乍得、中非、喀麦隆和尼日利亚一部分领土的强大国家。拉巴赫国家鼓励人民发展农业生产,其织布和制革等手工业相当发达。首都迪科瓦是商业和外贸中心。

殖民者入侵和民族独立斗争

19世纪西方殖民者陆续入侵乍得。19世纪末英、法、德等国在乍得展开激烈角逐。法国企图占领乍得,以便把它在北非、西非和赤道非洲的属地连成一片。英国想从尼日利亚北部侵入乍得湖地区,然后向东发展,同东面的苏丹连接起来。德国在占领喀麦隆后,也想往北扩张到乍得湖。

英、法、德为了缓和在乍得问题上的矛盾,相互签订协定。根据1890年8月的英法协定,从尼日尔河的萨伊到乍得湖的巴鲁划一条线,线以北归法国占有;线以南,即现在的尼日利亚,归英国占有。1894年3月,法德也签订协定,德国获得从喀麦隆通往乍得湖的通道,法国则占有乍得湖以东地区。

1890~1893年,法国先后向乍得派遣3批考察队,均因遭到拉巴赫军队的袭击而难于前进。1897年,法国军官E.让提尔抵达巴吉尔米王国,诱迫巴吉尔米苏丹签订同盟条约。1900年,法国派重兵从北部、西部和南部3 路进攻乍得,拉巴赫军队进行英勇抵抗后战败。1900年9月,法国宣布对乍得实行保护,成立乍得军区。1909年6月,法军占领了瓦达伊王国首都阿贝歇,开始对瓦达伊王国和巴吉尔米王国实行殖民统治。1910年1月,法国把乍得、加蓬、中央刚果、乌班吉-沙立合在一起,建立法属赤道非洲。

不堪忍受殖民统治的乍得人民不断起来进行反抗斗争。其中较大的两次是1917年果兹贝达地区和1921年达罗第地区人民的暴动。1935年乍得人民再次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乍得人民进一步觉醒。在乍得进步党等民族主义政党的领导下,乍得人民开展反对民族压迫和争取独立的斗争。1951~1952年,南方各地农民开展反对强迫种植棉花的斗争。1959年爆发全国性的游行示威,要求摆脱法国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面对乍得人民日益高涨的斗争,法国政府被迫改变殖民统治的政策。1957年根据《海外领地根本法》,法国允许乍得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根据C.-A.-M.-J.戴高乐颁布的第五共和国宪法,乍得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1日,乍得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

独立后的乍得

1962年4月乍得举行大选,乍得进步党主席恩加尔塔·托姆巴巴耶当选总统。由于其政府未能妥善处理国内各种矛盾,引起人民不满和反对。1966年乍得北方部族组织乍得民族解放阵线,开展反对中央政府的武装斗争,乍得从此陷入长期内战。

1975年4月乍得武装部队发动政变,推翻了托姆巴巴耶的统治,成立以武装部队司令费利克斯·马卢姆·恩加库图·贝-恩迪为首的新政权。1978年8月马卢姆政府同民族解放阵线的侯赛因·哈布雷派达成协议,成立乍得民族团结临时政府。不久两派军事冲突又起。

1979年8月在邻国和非洲统一组织调解下,乍得各派达成拉各斯协议,并按协议组成了由各派参加的全国团结过渡政府。1980年3月该政府又发生分裂,乍得再次陷入内战。11月,利比亚应乍得临时国务委员会负责人“北方武装部队”前领导人古库尼·韦戴的要求出兵乍得,把哈布雷及其部队赶出首都。在非洲统一组织的谴责下,在乍得各派的要求下,1981年11月底利比亚军队基本撤离乍得。1982年6月,哈布雷部队攻占首都,全国团结过渡政府解体。6月18日哈布雷成立临时中央政权-国务委员会,自任主席。10月21日哈布雷就任总统,组成新政府。

1983年6月,古库尼·韦戴的部队在利比亚的支持下发起猛攻,哈布雷政府在美国、法国和扎伊尔等国的援助下,全力反击。8月9日法国出兵乍得。在乍得中北部地区形成军事对峙局面。1984年9月25日起法国和利比亚同时从乍得撤出部队。1984年7月组成新政府,哈布雷任主席。

哈布雷的政策倾向他自己的种族—达萨人(Daza),并歧视其他以前的札加瓦人盟友。他的将军伊德里斯·代比在1990年把他推翻。

代比随后尝试安抚反政府武装,恢复了多党制。乍得通过公投在1996年通过了新宪法。同年,代比赢得了总统选举,五年后连任。

2003年,乍得开始开采石油,但后来第二次乍得内战爆发。代比在2005年举行公投决定是否取消总统任期的限制,这引发反对党的强烈反对和整个社会的骚动。2006年,代比在反对党抵制选举的情况下第二次连任为总统。同时,乍得东部的种族冲突情况恶化,联合国难民署警告,乍得可能发生类似达尔富尔的种族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