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军都督府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军都督府,中国明代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的总称。明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步骤之一。朱元璋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改为枢密院,又改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洪武十三年(1380)以大都督府权力太大,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永乐元年(1403),建留守行后军都督府于北京,后仍分五府,称行在中、左、右、前、后都督府。宣德三年(1428),革行在都督府,正统六年(1442),复建五府,无行在字。各都督府设左右都督等职。都督初间以公、侯、伯为之,可参与军国大事;后率以公、侯、伯署府事,同知、佥事参赞军事。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除亲军指挥使司外的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卫所。各府只有统兵权,调兵之权在兵部,每逢战事发生,由皇帝命将为帅,调领五军都督府所辖卫所之兵佩印出征。军还即归印于朝,兵回卫所。至永乐后权力已尽归兵部,时所谓五都督,不过守空名与虚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