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腧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腧穴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五个重要腧穴的总称,分别名为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合称五腧。

  古人用自然界的水流状态比喻经气运行的过程,把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经气的流注亦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之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经气运行畅通,即“所行为经”。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

  五腧穴又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难经》补全了阴阳各经脉五腧穴的五行属性。十二经脉各有五输穴,共60个。

  五腧穴是常用要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临床上“井主心下满”,井穴可用于治疗神志昏迷;“荥主身热”,荥穴可用于治疗热病;输主体重节痛,输穴治疗关节痛;“经主喘咳寒热”,经穴治疗喘咳;“合主气逆而泄”,合穴治疗六腑病证等。另外,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关系,将阴井乙木与阳井庚金配合起来,成为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及合日互用开穴规律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