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理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口理论(population theories),关于人口发展的基本观点、学说,是人们对人口发展一般过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不同的人口理论反映着不同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背景。人口理论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每一社会形态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规律和人口规律。因此,每一社会形态都有相应的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变化,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也在发展变化。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历史阶段、同一阶段中不同的阶级和社会集团,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也不尽相同。起支配作用的主要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适应当时人口与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的关系,代表奴隶主、封建主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一般都把人口看作富国强兵、征收劳役赋税的源泉,主张增加人口,但没有形成系统的人口理论。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分成不同学派,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代,重商主义、重农主义、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从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益出发,大都主张增加人口。最早专门论述人口理论的著作,是T.R.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产生,是人口理论的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或延缓社会发展;认为社会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的统一,两种生产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提出人口规律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规律,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规律,相对过剩人口规律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提出了不同社会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不同途径。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产生,并没有结束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真理性认识,随着时代本身所提出的要求和认识的深入,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将不断丰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发展的同时,19世纪后半期特别是20世纪以来,西方人口学的研究也发展迅速,提出了众多的人口理论、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如:新马尔萨斯主义、社会学派人口理论、生物学派人口理论、适度人口论、人口转变论、人口爆炸论、人口零增长论,等等。尽管这些理论在总体上说未能达到科学真理的水平,有些纯属假说或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但在不少人口理论中也包含有合理的成分和有价值的资料。   

人口理论在人口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口学其他分支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有的人口学家把人口学的研究对象视为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和数学方法,否定人口理论的存在;有些人口学家虽然承认人口理论的存在,但认为人口理论只研究人口再生产,或者是对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