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素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口素质

拼音: rén kǒu sù zhì
注音:ㄖㄣˊ ㄎㄡˇ ㄙㄨˋ ㄓˋ
解释:又称“人口质量”。狭义指人口的文化科学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广义还包括思想和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提高人口素质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
例:

【人口学】

人口素质(quality of population),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较高的人口素质和人口质量,一般总是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和组合,会产生较强的社会功能和较为积极的影响力。人口素质是具有多义性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界定。从外延看,主要是“三要素”和“二要素”之争。传统的“三要素”论认为,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方面;并认为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质量的中心。另一种“三要素”论则认为,“素质”即“潜能”,包括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就人口素质的内在结构看,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简称心理素质)。之所以用“智力素质”代替“文化科学素质”,是因为“文化科学素质”无法测度很大一部分在文化科学教育之外的人口。“非智力素质”也比“思想道德素质”的说法更为中性,更具可比性。第三种“三要素”论认为,人口综合素质不是单项素质相加之和,而是各单项素质在人的活动过程中有机组合构成的动力整体。“人口综合素质”是人口“动力素质”、“能力素质”和“伦理素质”的乘积。“二要素”论认为,“人口素质”只能由身体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组成。理由是:如果把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进去,由于缺乏统一的衡量尺度,难以进行人口素质的国际比较。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人口素质问题是人口与发展之间诸多问题中最值得关注的。要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要设法提高和改善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