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口迁移

拼音: rén kǒu qiān yí
注音:ㄖㄣˊ ㄎㄡˇ ㄑㄧㄢ ㄧˊ
解释:人口迁居到另一地点已达一定时间而改变了永久居住地的现象。人口迁移的形式为移民。人口迁移按范围大小一般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大类。
例:

【人口学】

人口迁移(population migration),离开原居住地,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到另一个地方居住一定时期的人口在地理空间内发生的移动。实现迁移的人口称为移民,对于移入地区称为迁入人口,对于移出地区称为迁出人口。在新的居住地居留的时间标准,各国规定不一样,有的国家定为几个月,有的国家定为半年或1年,有的国家则以是否转移户籍为依据确定移民的概念。跨越行政界限的标准,国内迁移一般以基层行政区为单位,国际迁移则以越过国界为准。

人口迁移状况的统计指标

包括:①绝对指标。含一定时期内(年、季、月)的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总迁移人数和净迁移人数。总迁移人数等于迁入人口数加上迁出人口数。净迁移人口数等于迁入人口数减去迁出人口数。净迁移人口数为正值,表示人口增加,为负值则表示人口减少。②相对指标。用迁移人口数与总人口数相比得到的人口迁移率,表示迁移的强度或频率。公式为:

人口迁移状况.gif

人口迁移类型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永久性迁移和暂时性迁移。按跨越的行政界限性质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按决策因素可分为自愿迁移和强制迁移。按政府干预与否可分为有组织的迁移和无组织的迁移等。

人口迁移的有关理论

主要有6种理论:①拉文斯坦的人口迁移理论。对人口迁移的研究最早始于英国经济学家E.G.拉文斯坦。他的人口迁移理论可概括为:迁移规模与距离成逆相关,迁移总是分期分批进行的,迁移与倒流同时发生,城乡迁移倾向有很大的差异,女性人口在短距离迁移中总是占有优势,迁移规模与技术发展成正相关。他的理论在西方一直盛行不衰。②人口转变迁移说。美国人口地理学家W.泽林斯基认为,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呈相关关系,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密切联系。他将人口迁移与人口转变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人口转变迁移论。③推力–拉力说。D.J.博格认为迁出地必有种种消极因素形成“推力”,把当地的居民推出原居住地,迁入地必有种种积极因素形成的“拉力”,把推出的居民吸引进来。④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说。刘易斯–费–拉尼斯发展模型是这一学说的主要代表,又称无限参与劳动模式。W.A.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以传统方法进行生产而边际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和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而边际生产率高的城市工业部门的二元经济结构,它们之间的边际生产率差异决定了这两个部门劳动者收入出现差异,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⑤成本–收益理论。W.J.瓦迪斯基认为,应当把机会成本包括在迁移决定中。美国经济学家T.W.舒尔茨和G.S.贝克尔认为,只有在迁移实现后的净收益大于零时才会出现迁移现象。L.A.斯杰斯塔德认为心理成本也是影响人口迁移活动的一项因素。⑥正负因素说。美国学者E.S.李把决定迁移和迁移过程的因素归纳为四类:与迁出地有关的因素、与迁入地有关的因素、迁移的中间障碍、迁移的个人因素。人们是否决定迁移主要取决于对迁出地正负因素和迁入地正负因素进行反复权衡的结果。

人口迁移改变人口的地理分布,使不同地区的人口构成、文化特征、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扩大人们的交往范围,促进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但人口迁移也造成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