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地理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种地理学(racial geography),研究人种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以及人种分布、迁移的科学。是地理学和人种学的分支。主要研究:①人种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同人种带有不同地理环境的印痕,如尼格罗人种由于长期生活在热带地区,形成一系列适应性生理特征:黑色的肤色可保护皮肤免受日光的灼伤;浓密的卷发可防止头被日光晒昏;宽厚的鼻、唇扩大了黏膜面积,可促进蒸发散热。北欧地域人种长期生活在较寒冷地区,鼻子高而狭窄,使冷空气经过预热后再进入气管和肺部;肤色浅白,可使皮肤少受冻伤。②人种分布。蒙古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北极地区。尼格罗人种原主要分布于非洲,由于殖民主义者的贩卖等一系列原因,后来广布南、北美洲。高加索人种16世纪前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非、西南亚等地,以后该人种的足迹遍及世界,特别是在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人种(土著居民)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20世纪60~7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将人类按洲划分为7~9个地理人种。③人种迁移及其对分布的影响。如16世纪以 后,高加索人种向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迅速扩张,随之尼格罗人种向南、北美洲等地大量迁移,使世界人种分布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促进各人种之间的融合,产生一些新的地域人种,也使人种界限逐渐模糊。见人种。

192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地理学家G.泰勒发表《环境与人种》(曾中译为《人种地理学》),有力地促进了人种地理学的建立。1929年,德国B.伦什倡用地理人种、地域人种两词。1961年,美国S.M.卡恩提出小人种一词,并首次采用地理人种、地域人种、小人种三级系统,把全世界人类按洲划分为9个地理人种、按地区划分为32个地域人种,发展了人种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