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画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伏羲画卦中国上古神话。相传八卦伏羲画的。在人类蒙昧时代,生活艰难困苦,就在这时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伏羲。他领导部族辛勤劳作,“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却依旧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讲作为《易》的基础的八卦是史前时期的伏羲所创,这个说法是否成立,过去的易学家都照着讲,没有提出什么怀疑。但是,到了近代以来,人们才渐渐对此表示疑问。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关《易》卦的材料,最早的是殷商时的筮数。筮数是一连串的数字,有的是三个数字,有的是六个数字,这些数字可以按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转译为《易》卦。例如“一一六八八一”,便是下震上巽的《益》卦。《易》卦源于筮数。已知的筮数实例以殷墟出土的几件为最早,有的应用于器物,如陶器、石器、铸铜用的陶范等,有些见于甲骨,时代都不早于殷墟中期,即殷王武乙、文丁时。在陕西等地的商末周初遗存中筮数的例子大为增多,说明周人可能比殷人更广泛地运用筮法,而且这种筮法已经比较复杂成熟。

  顾颉刚在1929年撰《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推定《周易》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此说精确不磨,为学者所遵信。以此见之,《易》卦不可能为伏羲所画,伏羲画卦仅是一种传说,况且伏羲仅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历史上是否实有此人还是一个问题。

  但是,“伏羲画卦”的传说却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就曾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可见起码在秦汉间伏羲画卦的传说就已盛行。那么“伏羲画卦”的传说是如何产生的?从伏羲到《易》卦,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文化意蕴?本文试图从神话学的角度讨论之。

  【故事】伏羲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将困苦中挣扎的人们送上了幸福的彼岸,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我们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3月20日)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