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文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佤族文学(Va literature),中国佤族民众创作的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大体可分为散文体和韵文体两大类。散文体作品有神话、传说、故事等,韵文体作品有古歌、叙事歌、劳动歌、风俗歌、情歌、儿歌等。无论传说、故事还是古歌都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它们的传播也大都与各种仪式及音乐、舞蹈、绘画等结合在一起。每年举行的接新水、取新火、拉木鼓、砍牛尾巴和猎人头祭木鼓等祭祀活动中都有魔巴(祭司)、歌手讲述神话、演唱古歌。神话、古歌中影响最大的是《司岗里》。故事中孤儿故事和动物故事最具特色。由于过去氏族部落之间的械斗仇杀和婚姻上的转房制等原因,佤族社会孤儿很多,孤儿故事也多。孤儿故事叙事模式大多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儿偶获一位神奇姑娘的帮助,而最终得到美满爱情。动物故事往往把强大的动物(如老虎)作为骄傲、横蛮而又愚蠢可笑的典型来描写,而把弱小的动物作为聪明、机智的典型来表现,故事的结果也往往是弱小者凭借智慧战胜不可一世的强大者。韵文体作品中叙事长诗《埃惹惹木》流传很广。长诗叙述孤儿埃惹惹木捕得一条小鱼,带回家放在水塘里。小鱼是龙女所变,她悄悄地帮埃惹惹木舂米、做饭。埃惹惹木发现后与龙女相爱,但遭到龙王龙母各种难题的考验。埃惹惹木在龙女的帮助下一一通过,龙王龙母只好允婚。贪婪荒淫的王子抢走龙女。埃惹惹木打来一百只鸟,龙女缝成“百鸟衣”。王子穿上百鸟衣后被自己的狗咬死。埃惹惹木和龙女重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长诗故事跌宕起伏,结构严谨完整,语言优美动人。抒情长诗《想念情人》、《我们奔向美好的地方》、《真心相爱不畏难》是情歌中的佳作。此外,还有《狩猎歌》、《播种歌》、《拉木鼓歌》、《孤儿歌》等劳动歌、风俗歌和儿歌。

佤族当代作家文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比较有影响的作品有董秀英的短篇小说《石磨上的缅桂》、《九颗牛头》、《背阴地》,中篇小说《马桑部落的三代女儿》,长篇小说《摄魂之地》。小说还有袁智中的《最后一封情书》,李明富的《鸡头恨》,肖则贡的《路向》,王学兵的《铁匠尼劳奥》。另有钟华强的诗歌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阿佤山寨的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