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假借,六书之一。《说文解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语,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一些难以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来表达的概念,往往使用假借之法,使该概念不致于无字可写。如虚词“焉”,代词“其”等字,本来各有自己的本义,但这些虚词、代词,难以用上述各造字方法来创造对应的汉字,于是先人只好假借这些字来表达此等概念。

有人会把“本有其字”的通假字,与六书中“本无其字”的假借字相混。

假借例子:

象形文字
或表意文字
假借字 原意字 原词的新含义
sì / ㄙˋ "三加一" sì / ㄙˋ "鼻孔" 泗 (鼻涕)
yè / ㄧㄝˋ "薄木片" yè / ㄧㄝˋ "叶子"
běi / ㄅㄟˇ "与“南”相对的方向" bèi / ㄅㄟˋ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
yào / ㄧㄠˋ "索取" yāo / ㄧㄠ "胯上胁下的部分"
shǎo / ㄕㄠˇ "数量小的" shā / ㄕㄚ "非常细碎的石粒" 沙 和 砂
yǒng / ㄩㄥˇ "久远" yǒng / ㄩㄥˇ "在水里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