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文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傈僳族文学(Lisu literature),中国傈僳族民众创作的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以民间口头文学为主,可分为韵文体和散文体两大类。韵文体有长篇抒情诗、长篇叙事诗、歌谣、谚语和谜语等,散文体有神话、传说和故事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长篇抒情诗和长篇叙事诗。

傈僳族群众大多能歌善舞,每逢年节、建房、婚礼、丧仪、开山、收获等场合,常有歌舞活动。人们一般采用对歌的形式欢娱,对歌双方的角色有男方与女方、长辈与晚辈、生者与死者等。这个传统活动产生和传承了许许多多长篇诗歌作品,流传到现在已经整理发表的长诗有《创世纪》、《生产调》、《牧羊调》、《求婚调》、《逃婚调》、《重逢调》等数十部。反映人类起源等内容的长诗《创世纪》约有800行,开头叙述人类怎样从采野菜、吃生肉、住岩洞到吃熟食、进入农耕,接着叙述为避洪水躲进葫芦幸存下来的两兄妹如何遵天意结婚生子成为各民族祖先,最后叙述民族英雄木必扒的事迹。反映劳动生活的长诗,既表现了劳动从开始到收获的过程,又隐喻了男女青年的爱情从初恋到成熟的发展,通篇含意双关,典型的有《生产调》、《捕蜂调》。《逃婚调》表现一对相爱的男女青年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两人相约逃到远方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重逢调》叙述了一个悲剧故事:一个男子为了挣聘礼娶回自己心爱的姑娘,吃尽了世界上的苦,可是当他带着“用脑髓换来的聘礼”回来后,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已经嫁给了别人。在丧葬仪式上唱的《丧葬歌》由两个必扒(祭司)对唱,一个扮演死者“逃亡者”,一个扮演活着的“追赶者”,以“逃亡者”步步回归祖先发祥地,“追赶者”步步追赶劝阻的形式反映了古代傈僳族人民迁徙路线、生产生活、礼仪习俗。

傈僳族神话有开天辟地神话、自然神话、动植物神话、图腾神话、洪水神话等。开天辟地神话《天、地、人的形成》说,大地是天神木布帕用天泥捏成的,捏地时情急之下将泥坨一扔,打进地里成峡谷深涧,落在地面成高山奇峰。他还用泥土捏了一对猕猴,从此有了人类。《冰天鹅冰蚂蚁》说,天地是古时候一对冰天鹅和一对冰蚂蚁造出来的。图腾神话也多姿多彩。《鸟氏族的传说》讲,古时一对夫妻生了孩子,丈夫想让妻子吃点鸟肉,鸟王就每天赐鸟让他猎获。因孩子是吃鸟肉长大的,就成为鸟氏族。《熊氏族的故事》说,古代一个姑娘上山砍柴,与熊相遇,熊变成小伙子与姑娘成亲,他们的后代就是熊氏族。《荞氏族的由来》则说是因为这个氏族的女始祖吃了荞麦而受孕,所以生下的后代叫荞氏族。傈僳族的传说有关于历史人物木必扒、恒乍绷的传说、关于地方风物金沙江、澜沧江的传说等。故事以孤儿故事、动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最丰富。

傈僳族的作家有影响的作品大多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具代表性的小说有司仙华的《铓锣的黄昏》、《神秘谷口的镇魂棍》,熊泰河的《亚碧罗雪山》、《猎网》;诗歌有密英文的《十九岁的太阳》、《故乡》,李四明的《傈僳人》、《山中,有那么一条路》,斯陆益的《一个傈僳汉子的自白》;散文有斯陆益的《童心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