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处传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大处风光

八大处传说北京民间传说故事,在石景山地区广为流传。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传说故事多种多样。不仅在石景山地区广为流传,而且通过南来北往的游客和香客带向四面八方。由于八大处自古以来就是文人荟萃之地,文人墨客历代不绝,赋诗作文之风甚盛,所留下的诗文作品和逸闻趣事,也增加了传说的神秘色彩,彰显了民间文化的深厚魅力。

八大处历来以“三山”“八刹”“十二景”著称,以供奉佛牙舍利驰名中外,集佛教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现遗存的八座寺庙基本保持完整,史称“八大刹”,俗称“八大处”。八大处三山(翠微山、虎头山、青龙山)之中,曾有隋唐至明清时期修建的40多座寺庙,留下了数十个传说。

八大处传说与八大处的景物相得益彰。内容主要分为景观传说、人物传说、动植物传说、佛与庙传说等题材。有惩恶扬善的,如《金马驹的传说》;有歌颂美好爱情的,如《圣水井与情人柏的传说》;有改造自然、共建美好家园的,如《关公劈山引水的传说》;有关于帝王轶事的,如《八大处西山晴雪和层峦晴雪的传说》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卢师山和大小青龙的传说”,该传说不仅有碑文为凭,各种史书典籍、诗书文章也多有记载。

内容

八大处传说的内容主要分为景观传说、人物传说、动植物传说、佛与庙传说等题材,有惩恶扬善的,如《招仙塔的传说》《金马驹的传说》《关老爷斩虎的传说》;有歌颂美好爱情的,如《圣水井与情人柏的传说》;有共建美好家园的,如《关公劈山引水的传说》《夏夫人施粥救百姓的传说》;有关于帝王轶事的,如《金鱼池的传说》《卧龙松的传说》《八大处西山晴雪和层峦晴雪的传说》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卢师山和大小青龙的传说》,该传说不仅有碑文为凭,各种史书典籍、诗书文章也多有记载。

特点

八大处传说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不仅在石景山地区广为流传,而且通过南来北往的游客和香客带向四面八方,具有民间文化和佛教文化杂糅的特点,展现了人民与恶势力作斗争,弃恶扬善的精神,歌颂了百姓的智慧与善良,具有很高的认识和审美价值,成为研究八大处佛教文化起源和民间文学的宝贵资料。

现状

八大处传说作为流传久远的民间文学,其口头传承的特点与现代传媒相比,存在一定脆弱性,应进一步对各种传说挖掘整理、编辑出版,同时应把文化空间的保护纳入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中,加强对八大处历史遗址的保护与建设。

经过多年挖掘、整理,保存了八大处传说的许多文字版资料,且搜集、整理、存档了许多相关录音资料,汇编《八大处传说》《西山八大处传说》等书。每年在八大处公园翠微茶社、龙泉茶社、柳溪山房广场、二处广场进行快板、单弦、数来宝等各种曲艺形式的传说展演活动,得到了游客的广泛好评。

保护

“八大处传说”于2007年被评定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2021年5月24日,北京市石景山区申报的《八大处传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截至目前,石景山区共有35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3项,包括永定河传说石景山太平鼓、八大处传说;市级7项,包括石景山古城村秉心圣会、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磨石口传说、通背拳、三皇炮捶拳、京西民谣、葫芦範制技艺;区级25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0人,其中市级2人、区级38人;非遗示范校(点)23所、传承保护基地17家、展示公园6个;非遗传承表演队16支。

“八大处传说”展演
八大处风光
八大处佛牙舍利塔。辽时有一枚佛牙舍利供入八大处,1955年被迎至新塔。佛牙舍利是八大处佛教文化兴盛的源头,催生了许多禅林文化周边传说。
清代《鸿雪因缘图记》“秘魔三宿”描绘的秘魔崖之景。传说隋朝仁寿年间,呼风唤雨的大小二青龙在八大处秘魔崖下嬉戏斗法,导致人间时旱时涝,江南卢师驯之。改邪归正后的二青造福苍生,后被奉为大小青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