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军队英语:military),又称武装力量(armed forces),是被授权使用致命武力(deadly force)及武器来保护其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正规武装力量。军队的任务一般会是保护国家及人民,以及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也有些国家的正规武装力量不称为军队,例如完全军事化的前日本自卫队。今日一般国家的军队大约包括陆军(或包含宪兵)、海军(或包含海军陆战队)、空军(或包含防空部队)等军种所组成,有些还包括特种部队战略导弹部队、太空部队、电子战部队等。并在军人之中划有军官士官士兵等军阶。军队可以利用国家义务役或者募兵来补充兵源。

军队在社会中还有其他的机能,包括推动政治议程(甚至最极端的军政府)、保护经济利益、内部的群众控制、建设、紧急事件的处理、社会仪式、守卫重要区域等。军队也会有独立的次文化,也可能会发展其独立的基础设施,可能包括住屋、学校、公共设备、食物生产及银行等。军队事务泛称为军事

士兵是组成军队的要素之一,其起源比信史本身还要久。古典时代就有很多军事领导及权力的记录。公元前1274年的卡迭石战役是决定拉美西斯二世登基的重要事件之一,也在纪念碑上记载。一千年后中国的秦始皇也用陪葬的兵马俑展现其军力。古罗马很注重军事,留下许多相关论文及著作,也包括许多凯旋门及胜利柱(victory column)。

概述

军队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正规的武装组织。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对外抵抗或实施侵略、对内巩固政权的主要暴力工具。被统治阶级、被侵略民族及其政党为夺取政权、争取独立所建立的常备武装组织亦称军队。国家或政治集团的阶级性质,决定军队的基本性质和使命。现代军队一般分为若干军种,编有领导指挥机关、作战部队、后勤保障系统、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由军官、士兵和文职人员组成。通常采取统一的组织编制,拥有制式的武器装备,实施专门的教育训练,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保持一定的作战能力和战备水平。

军队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发展而发展,并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中国古代的夏朝,出现了由帝王控制的军队,商朝和西周,帝王拥有比较强大的军队。军队有车兵和徒卒,作战以车战为主,师可能是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代,军成为最大编制单位。车兵仍为主要兵种。战国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极其重视建立军队。各王朝军队名称和组织不同,但一般都由帝王控制和指挥,主要征募农民服役,通常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主要作战力量为步兵骑兵,有的还建立有水军,主要使用铁制冷兵器作战。宋朝到清朝中期,军队处于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期。清末,军队正式划分为陆军、海军2个军种。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分陆、海、空3个军种。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斗争中,创建和发展的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发展成为包括陆、海、空军及诸兵种的合成军队,成为高度集中统一的正规军队。

现代世界各国军队,在领导体制上,一般以国家或执政党的首脑为最高统帅,并在政府设国防部,在军队设领导指挥机构。在军队结构上,按作战领域、使命和主要武器装备,一般分为陆、海、空军,有的还有战备火箭军和防空军。在部队体制上,陆军一般按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序列编制,有的还编有军或集团军。海军均以舰队为基本编组单位。多数国家的空军以师或联队为最高作战单位。在部队编成上,继续向诸军兵种合成发展,并组建快速反应部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于军事,许多国家的军队将从本国战略需要和实际条件出发,积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改进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改进现有的武器系统,发展新的、威力更大的武器系统,不断改革组织编制,改变人员结构,扩大科技工程人员的比重,提高官兵军事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军队将进一步成为知识密集的部门,继续提高各军种各部队的合同作战和独立作战的能力,并组建新的军种、兵种,能在陆地、水面、水下、空中以至宇宙空间遂行作战任务。

组成

在人类历史上,大部份的国家都需要军队(不过也有例外,例如安道尔哥斯达黎加没有军队的国家)。而需要军队的原因会决定军队的组成方式、使用的装备以及设施,也会影响军队在平时及战争所进行的活动。

军队不论规模大小,在官方或是国际认定上都属于军事组织。有类似特点但不视为军队的组织有准军事部队民事防护或是民兵等。

人员

基层的军人,一般会依军种称为士兵海员等,是可以依军队政策,执行特定作战任务的人员。

在商业团体中会有各阶层的主管或是经理人,其工作是例行性的业务运营(business operations)或是项目管理,军队也会有例行性的训练、计划及专案,也需要军官士官等各阶层的管理人员。

在和平时期,军队多半会在屯驻地或是永久军事设施中,其主要任务是军队行政任务、军事训练(military training)、教育以及武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军队的另一个任务就是通过军人征募(military recruitment)持续的让足够的新人可以加入军队,并且维持预备役(military reserve)的运作。

组织

军队的首要任务是让自身有能力执行国家的军事政策(Military policy),为了执行军事政策,需要有军事职能及其如何履行职责的相关专门知识。

这些技能中首要的是营造有凝聚力,在需要时可以依军事政策执行任务的军队。因此军队需要有单位可以将军事政策转换为明确的目标及任务,并且用下属所理解的术语来传达。

军队也会有其军事组织,会以军种,国家而不同。以陆军为例,最基础的编制可能是,再往上有等组织,会有各自层级的指挥官。海军及空军的编制一般会和船舰或是飞机有关,海军会有分舰队、战队、舰队等编制,空军则可能分为飞行中队、飞行大队、飞行联队,也会有跨军种的联合军事编制单位。

兵役制度

征兵制度

义务役

义务役指的是到达一定年龄,且体格等条件符合之国民,需要服一定期限的兵役,除有特殊原因,不得逃避,否则会被依相关法规处罚。以色列大韩民国挪威波兰俄罗斯巴西智利秘鲁古巴墨西哥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等国实施义务役制度。有些国家如美国则是在战时以特别法或行政命令征兵。征兵制特点在便于计划动员,使人民公平服役,军民合一,役期由1-3年以上不等;使国家既保有适量的常备役部队,又得以储备大量的后备役人员,便于在战争时发挥最有效的后备动员力量。

志愿役

志愿役,是指符合条件之人民志愿投入军队,以军人作为职业。志愿役分为义勇兵制、募兵制、雇佣兵制。

义勇兵制特点在于服役者基于爱国意识或受宗教力量或兴趣所趋使,没有法律强迫加入军队,担负保卫国家的责任,在精神战力上较其他类型的服役者高,有不怕死、力争到底的意识。实施志愿役的国家,却没有受到军事教育的人民,临时要战争上想要加入军队,保家卫国,其原因:一是人民感念国家恩惠,愿为国家作战而不是因武力强迫,古代称之为勤王。二是有特定的政治军事事件发生,人民志愿从军以应变;三是人民自身所处环境受非常大的武力威胁,如果不从军将无法维持现有安乐环境。四是人民受到特定宗教、政治人物、事件鼓动,志愿从军以达成理想。如黄巾军太平军十字军等。

募兵制特点为募集志愿服役者,以国内人才为募集对象,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兵员的固定收入,即所谓职业兵制度。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实施此种制度。

佣兵制特点为雇佣志愿服役者,兵员并不仅限于其国内,而以契约规定服役年限与一定的给付薪水、福利。

志愿役与义务役并用制

志愿役与义务役并用制,自由加入部队和依法加入部队相结合的制度。实施该种制度的国家,士兵为义务役,士官为志愿役。因现代国防科技发展快速,促使战术、战法日益更新,但为配合国防实际需要,单一制度已难以符合需求,因此采志愿役与义务役并用制度,已达到战时有充足的义务役后备军人,以及志愿役的专业官、士、兵,以其相辅相乘。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国实施此种制度。

服役制度

在义务役中的役别,可粗分为常备役、预备役,现役、后备役,其中又有非武装不参与战斗的替代役。不同国家对于预备役及后备役可能有不同的涵义。

常备役

常备役通常指的是,接受正规军事教育训练,毕业后分配到军队里担任职务,即为服常备役。在退伍后、未达除役年龄这段时间,视为服后备役。

预备役

为使军队于战时可以迅速扩编,充分运用国家人力资源,达到“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的目的,因而有预备役的设计,使国家于战时能够迅速将其转化为现役部队。预备役成员可能毕业于一般民间学校,接受短期军事教育,教育期满后服一定时间之预备役。预备役成员也可能由常备役转任。预备役人员往往按地区编组,配有武器装备库,有规定的训练时间、训练科目、战时任务及隶属关系。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与现役部队的差距逐步缩小。

替代役

在实施征兵制的国家,有些人因健康、宗教因素或其他理由,不能进到军队里服役,因而有替代役的设计,让这些人不须到军事单位里服役。

民兵制度

民兵制特点在于人民皆有服兵役的义务。全民皆兵能符合特殊国情,为常备役训练时间较短(8个月以下),仅以志愿在营服役者负责民兵训练;但战争时动员,全国兵源迅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成军作战,可以发挥最佳整体综合战力。瑞士以色列等国广泛推行民兵制度。

民兵泛指一个国家当中具备最基础作战能力的人民。这些人可能已经自军中退役,或者至少受过基本的军事训练,会操作各式轻型枪支类的武器进行作战。

军队和社会

招募和留用

在完全志愿役的军队中,军队是靠人力市场的力量以及小心的招募来补齐所需的人员。因此了解使人愿意加入军队以及延长在军队时间的因素就格外的重要。服役的人员在心理和身体上都要可以克服军事训练的挑战,并且适应军中的价值观和文化。研究显示,入伍动机包括自利(薪水),也包括非市场因素,例如冒险、爱国主义以及战友情谊。

退伍军人

在军队和社会领域的研究中,有关退伍军人的研究,或是离开军队,回到社会者的研究是最多的。退伍军人以及相关议题是此领域的缩影。军队的招募表示人力从社会进入军中,而退伍表示这些人从军中重新进入社会,而在他们在军中担任陆军、海军、空军的各项任务时,社会也渐渐的在改变。社会以及退伍军人都针对这些人进入社会,会有许多层面的适应以及调整。

退伍军人的定义会随国家而不同,而且差异很大。美国的退伍军人是指在军中服务超过规定的最短时间,澳洲的退伍军人要求曾经在战区执行过任务。在英国“只要在军中待过一天,领过一天的薪水,就可以算是退伍军人。”。退伍军人的研究着重在他们回到社会后的调整,有时不太容易。“退伍军人在不同的环境之间移动时,会有复杂的文化转变。”,也可能会预期好的及不好的变化结果。找到好的工作,重新建立充实的家庭生活是他们生活中的重点。

军人的生活可能是暴力且危险的。战斗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战斗造成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有可能导致露宿者自杀物质使用疾患酗酒及家庭功能异常。社会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和方案,了解社会在这些议题上的责任。退伍军人也可能通过政治的参与,希望可以有社会的影响力。例如退伍军人如何投票,和各政党的关系如何?在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退伍军人基本上在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有。在克罗地亚独立战争中作战过的退伍军人,投给民族主义政掌党的比例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