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化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农业化学汉语拼音:Nongye Huaxue;英语:Agrochemistry),研究植物营养、土壤养分、肥料性质及其合理施用的理论与技术的学科。农业化学对世界化肥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公元前1世纪的中国古农书《氾胜之书》中就有施用基肥、追肥、种肥以及绿肥等的记载。14世纪的《王祯农书》中,专设粪壤篇,把肥料分成大粪、踏粪、苗粪(绿肥)、草粪(野生绿肥)、火粪(草木灰、焦泥灰、石灰)、泥粪(沟塘肥泥)6类。这是农业化学知识的萌芽期。18世纪末德国学者A.D.泰伊尔创立了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腐殖质是决定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19世纪40年代德国学者J.von李比希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土壤中的矿物质是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施用矿物质肥料可使土壤养分损耗和归还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该学说对于指导施肥、发展化肥工业、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标志着农业化学学科的诞生。20世纪以来,光谱分析、同位素示踪、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化学的快速发展。

基本内容

  1. 植物营养。主要研究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及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有不同的要求。气温、土壤通气性、酸碱度等,均影响植物对养料的吸收。
  2. 土壤养分。着重研究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含量、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土壤养分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来源。土壤的养分含量,只是反映土壤对植物营养的供应潜力,而不是实际供应水平。
  3. 肥料。包括无机肥料、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又称化学肥料,分为大量元素肥料(氮、磷、钾)、中量元素肥料(钙、镁、硫)、微量元素肥料(锰、锌、钼、硼等)。有机肥料包括人畜粪尿、厩肥、饼肥、绿肥、堆肥、沼气肥、泥炭、菌肥等。
  4. 施肥。根据作物营养特性,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水利及轮作制度,合理安排和使用肥料。施肥方法有施底肥(播种前施肥)、施种肥(用肥料拌种、浸种)、追肥(生长期施入土壤)、根外追肥(生长期向叶片施液体肥料)等。
  5. 作物营养诊断。研究作物形态、生理、生化变化,判断作物的营养状态,以确定施肥的技术和方法。

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积累数据资料。如土壤养分普查,可查明不同地区,不同地块养分状况及供应能力,为计划用肥,合理施肥,因土种植提供依据。
  2. 试验研究。主要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两类基本方法。田间试验是在田间条件下,研究土壤、作物和肥料间的关系及其调节措施。盆栽试验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用特制的容器(花盆、塑料桶、水泥池等)栽培农作物,应用最多的有土培、水培和砂培,以研究作物营养与施肥中各个因子的作用。
  3. 农业化学分析。包括土壤分析、肥料分析和植物分析,以提供相关分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