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理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农业地理学(agricultural geography),研究农业生产地域分异及其规律的学科。经济地理学分支学科,也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任务是研究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性特征及其表现方式、形成条件与发展变化规律,以利于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特点是:①地域性,科学阐明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②综合性,需要从自然、经济、技术多方面综合研究;③边缘性,处于地理科学和农业科学的交接领域;④实践性,属应用基础学科。

简史

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的《尚书·禹贡》中,即分区评述土壤种类、耕地等级、田赋收入水平、当地农特产品和水利情况等。在西方,该学科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发展,德国农业经济学家J.H.von屠能著《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一书,首次探讨不同农业类型与集约化水平的分布规律,是农业区位论的代表作。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地图表示法、区域类型法、计量模式法、计算机与“3S”信息利用法。

研究内容

农业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统计农业地理、生态农业地理、农业土地利用、农业景观地理、区域农业地理、农业地理学理论等。农业地理研究的课题十分广泛,既可对农业生产的各种地域性条件、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开展专题研究,也可综合地研究各国各地区的农业地域结构、类型、区域和农业发展问题。概括地说,主要包括:①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农业评价。主要研究其对发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及有利与不利影响。②农业历史地理。主要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生产特征及地域变化,着力发现和阐明农业地域分异现象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规律。③农业部门地理。是农业地理全面综合研究的基础。主要研究农业各部门和作物的地域分布特点、生产水平、增产潜力和发展途径。④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主要是查明土地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评价土地在农业利用上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研究现有土地利用方式和集约程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和形成因素,探讨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改善土地利用的方向和途径。⑤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研究其形成、结构及地域特征。⑥农业地图。编制与农业生产布局有关的图件。一般分为农业生产条件与资源图、农业部门与作物分布图、综合性农业地图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