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预报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农业气象预报汉语拼音:Nongye Qixiang Yubao;英语:Agrometeorological Forecast),根据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针对农业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专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学的分支,是气象为农业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

  农业气象预报有助于掌握未来农业气象条件和农作物、牲畜等生育状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利用有利天气,合理安排生产,以提高作业效率;提早做好防灾、抗灾的准备,减轻灾害损失;估算农业产量,有计划、有准备地安排农产品的收获、运输、贮藏、供销等工作。

预报的内容和时效

  1.农用天气预报。如作物收获期晴雨、放牧季节大风雪等对农牧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天气预报。

  2.农业气象条件预报。如作物生育期间的土壤水分或热量条件预报。

  3.发育期预报。如禾谷类作物拔节、抽穗、成熟期,果树开花、采摘期预报。

  4.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主要针对种植面积较大的大田作物,如小麦、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发布预报。

  5.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如旱、涝、霜冻、冻害、干热风等预报。

  6.作物病虫害气象预报。如黏虫、稻飞虱、小麦锈病等发生、蔓延、分布的预报。

  7.森林火险预报。如易发生林火的危险天气预报、林火发生区域及蔓延趋势预报。

  8.渔业气象预报。如渔场水温、大风、海雾等与渔业密切相关的气象预报。

  预报的时效可分为短期(48小时以内)、中期(3~10天以上)、长期(一个月以上)、超长期(一年以上)。预报范围按服务区域而定。

预报的根据和方法

  农业气象预报是建立在被预报量与预报因素之间定量关系的基础上,其根据可概括为:

  1.农业产量是在整个生育期间逐渐累积的结果,前期农业气象条件影响下的农业生产状况是未来农业生产状况及产量形成的基础。可根据过去农业气象条件估算未来农业状况。

  2.气象因素对预报对象的作用具有持续性。如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即使经历短期无雨,作物也会生长良好。

  3.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农业气象条件和作物生育状况都是近似的,可选用若干有代表性的站点资料开展区域性农业气象预报。

  4.各气象因素对预报对象的影响是复杂的,在具体区域内抓住农业关键时期、主导气象因素可取得较好的预报结果。

  5.各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的影响是综合的、交互的,建立多因素综合预报模式,可以提高预报质量。农业气象预报一般多考虑气象因素、生物因素、土壤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

  预报方法可归纳为:

  1. 统计学方法
  2. 天气学方法
  3. 气候学方法
  4. 物候学方法
  5. 数学物理模拟方法
  6. 卫星遥感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