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冷战英语:Cold War),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和以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间所显示的公开却有限制的对立状态。主要是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对峙,没有达到大规模“热战”的程度。“冷战”这一名词由美国财政专家兼总统顾问B.M.巴鲁克在1947年的一次国会辩论中首次使用。冷战主要在美国和苏联之间进行。它们都极力争夺与维护自己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冷战的主要表现是美国和以它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苏联和以它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全面对抗。冷战对峙主要表现在欧洲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苏之间结成的不稳定的战时联盟开始解除,两国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美国试图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全世界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苏联以及一批人民民主国家的崛起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W.丘吉尔发表富尔顿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之后,1947年至1948年美国为“遏制”苏联,先后抛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于1949年与其欧洲盟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冷战。面对美国的遏制和封锁,苏联通过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同东欧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的合作。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20世纪50年代,是两大阵营对抗和激烈斗争时期。对抗在亚洲的主要表现是朝鲜战争,在欧洲是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峙。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953年,以美国不得不停战而告终。朝鲜战争实际上是两大阵营间的一次“热战”。1955年,美国通过《巴黎协定》把联邦德国拉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企图把它作为北约抗衡苏联的前哨阵地。同年5月14日,苏联同东欧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的对峙局面形成。

  1958~1962年为冷战的又一紧张阶段。美国与苏联开始发展和部署洲际弹道导弹。1962年苏联开始在古巴秘密部署可以向美国各城市发动攻击的导弹,引发了加勒比危机。这场对抗使两个超级大国濒临战争边缘,后达成协议苏联撤走导弹。

  20世纪60~70年代,冷战紧张局势渐趋缓和。美苏于1963年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地上核武器试验。1972年和1979年,双方又分别签署了两个阶段的战略武器会谈协定(SALT–Ⅰ和SALT–Ⅱ)。在这两项协定中,两个超级大国限定了它们拥有反弹道导弹和能携带核武器的战略导弹的数量。进入80年代,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并在欧洲部署新型中程导弹。两个超级大国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武器积累,并且竞相对第三世界施加影响,冷战又趋紧张。但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东欧、苏联发生剧变,华沙条约组织解散。1991年12月26日,苏联完全解体,冷战结束。

→ 学科目录: 政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