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奴隶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凉山彝族奴隶制(slave-owning system of Yi in Liangshan),中国四川、云南两省交界处的大小凉山地区(包括今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马边、峨边彝族自治县,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东部)历史上实行的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和生产者(奴隶)的社会制度。至少自唐代时起,一直较完整地保留至1956年民主改革时。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生产力

凉山彝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低下,没有形成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大分工。农业是基本生产部门,畜牧和渔猎附属于农业,手工业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犁铧、锄、镰等农具采购自汉族地区。土地利用率差,每年只种一季,轮歇地约占总耕地的一半。无水利设施,不中耕施肥。畜牧业饲养粗放,繁殖率很低。手工业以铁、木加工居多。传统家庭手工业为擀毡和编织披衫——“擦尔瓦”(“瓦拉”)。内部长期保留着“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方式,没有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专业商人,也没有本民族的固定市场。20世纪初,凉山的商品交换出现过畸形发展。由于帝国主义侵略,鸦片烟输入彝族地区。大小军阀为牟取暴利,强迫彝族民众种植罂粟,用枪支换取,致使鸦片在凉山地区泛滥。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长期阻碍着凉山彝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等级和阶级关系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和奴隶以及其他劳动者之间的阶级关系,是通过森严、复杂的等级关系表现出来的。整个社会成员划分为诺伙、曲诺、阿加、呷西四个基本等级。少数地方在诺伙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兹目等级。

兹目

彝语意为“权力”,汉语称为“土司”、“土目”。原系彝族的部落首领,历史上受任于封建王朝,曾是凉山的最高统治等级,后来势力逐渐衰微。人数仅占凉山总人口的0.1%,所统治的地域约占凉山面积的10%。

诺伙

彝语意为“黑色群体”,汉语称为“黑彝”、“黑骨头”。统治着凉山90%的土地,自命是彝族的主体。占凉山总户数的6.9%,自视血统高贵,绝不与下属等级通婚,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兹目与诺伙都是统治等级,有共同的等级特权。既是土地的主要占有者,也是阿加、呷西的基本拥有者,曲诺等级亦隶属之。统治等级的成员自称“色颇”,意为“主子”;称被其统治的三个等级为“节伙”,意即被统辖、被役使的下贱人,汉语称“娃子”。

曲诺

彝语中“曲”有“白色”之意,即“诺”之下的白色人(凉山黑者为贵,白者为贱),汉语称为“白彝”或“百姓”。约占凉山总户数的50%,是人数最多的等级。隶属于兹目或诺伙,人身权和财产所有权受到限制,被迫居住在主子的辖区内,承受一定的隶属性负担。他们有相对的人身、行动自由,拥有生产资料,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是自食其力的隶属民,也可说是诺伙或兹目统治下的劳动生产者。

阿加

彝语“阿图阿加”的简称,意为“主子寨旁的奴”,汉语称“安家娃子”或“分居奴”。他们是由主子给配婚安家的生产奴隶,约占凉山总户数的33%。无人身权利,亦无自婚权和对子女的亲权,主子可抽其子女当呷西,有权将阿加老幼赠人、出卖、杀死。阿加一家,被限定居于主子的宅旁,常年为主子从事田间劳役和家务劳动。主子拨给阿加少许“耕食地”,用以解决全家衣食之需。

呷西

彝语“呷西呷洛”的简称,意为“主子锅庄旁边的手足”,汉语称为“锅庄娃子”或“家奴”。约占凉山总户数的10%。他们是单身的家内奴隶,经年在主子的皮鞭、棍棒下从事繁重的家内杂役和田间劳作。可以被主子随意赠送、买卖、虏杀。主子并不无故杀死他们,因为呷西是主子的财产,不喜欢时,宁肯卖掉得几十两银子。根据1956年民主改革时的统计,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各等级和阶级的划分,大体上是一致的。即兹目与诺伙是奴隶主阶级;阿加和呷西是奴隶阶级;曲诺是一般劳动者。

凉山奴隶制的剥削形式

奴隶主集中占有土地和奴隶,是凉山奴隶制剥削的主要形式。占凉山总户数5%左右的奴隶主,占有70%以上的田地、牲畜和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奴隶主的基本剥削手段是无偿劳役。曲诺及阿加都要自备耕牛、农具为主子耕种、收割。曲诺每年十数天,阿加每年用一半时间,呷西则终年为主子在家内和田地里服苦役。曲诺和阿加还需承受主子的摊派财物、高利贷(杂布达)、“吃绝业”等各种剥削。兹目及诺伙奴隶主的田地,除大部分作为自营地,使用所属节伙耕种外,还向曲诺、阿加出租一部分,实行地租剥削。

政治统治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没有统一的政治组织,诺伙家支的统治,实际上起着政权组织的作用。见凉山彝族家支制度。

近代以来的变化

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入,地方军阀割据的出现,以及贩运鸦片烟和枪支激起的商品交换的畸形发展,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诺伙奴隶主势力膨胀,统治地盘扩大,奴隶制有所发展;另一方面部分与汉族住地相邻的区域,受汉族封建生产方式的影响日益加深,奴隶主采用租佃方式代替奴隶劳役,开始向封建制过渡。大小凉山地区出现了奴隶制与封建制两种生产方式并存的局面。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凉山彝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落后残暴的奴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