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家支制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凉山彝族家支制度(clan council of Yi in Liangshan),中国四川、云南两省交界处大小凉山地区彝族历史上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建立的家族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这种制度在形式上具有奴隶制父系集团的外壳,并残存着氏族组织的某些特点,但实质上已蜕变为适应奴隶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在没有统一政权的情况下,起着奴隶制政权的作用。   

家支,彝语称为“措加”或“措西”,是内部严禁通婚、以父子连名制的谱牒作为纽带联结起来的父系血缘集团。随着人口的繁衍,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若干大支和小支,小支之下是为数众多的个体家庭。家支对个体家庭和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家支成员彼此之间没有统治和隶属的关系。据统计,四川大小凉山地区曾有过130多个黑彝家支。各个黑彝家支所管辖的地域大小不等,人口多少和势力强弱不一,在政治上互不统属。黑彝家支内部没有常设的统治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但每个家支都有数目不等的头人,彝语称为“苏易”和“德古”。他们是通过选举产生或任命的,精通习惯法,善于权衡阶级关系和家支势力的消长,能在日常生活中排解纠纷,维护黑彝的统治利益。有见识、能排解纠纷的人,被称为“苏易”。阅历深,见识广,娴于辞令,能排解重大家支纠纷,不仅在本家支,甚至在其他家支中都享有崇高威望的人,被称为“德古”。“德古”的社会地位较“苏易”高。“德古”和“苏易”如果排解纠纷一旦显出不公允,就会失去威望,失去头人的地位。头人没有固定的薪俸,也没有高踞于一般家支成员之上的特权,地位也不世袭。家支除头人外,还有家支议事会。分为“吉尔吉铁”和“蒙格”两种。凡是几个家支头人的小型议事会,或邀请有关家支成员商讨一般性问题的会议,称“吉尔吉铁”;家支全体成员大会称“蒙格”。“蒙格”由黑彝家支中有威望的头人主持,与会者都可以发表意见。发生争执时,头人与老人的意见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凡经会议决定的事项,家支成员都得遵守。   

黑彝家支在社会生活中主要有两种职能:①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黑彝等级特权和统治地位,协调黑彝各个体家庭之间的平衡,加强内部团结,保障全体黑彝等级对各被统治等级成员的统治和剥削,镇压广大奴隶和劳动者的反抗。②对外职能。主要是组织冤家械斗,血族复仇,向外掠夺奴隶、土地和其他财物,或防御来自其他家支的掠夺和袭击。黑彝家支对其成员利害攸关,互相结合十分紧密。黑彝成员一旦被家支开除,就意味着失去一切等级特权和家支的天然保障。   

被统治等级中的曲诺和部分阿加也有自己的家支,习惯上通称为白彝家支。在形式上和黑彝家支一样,也是父系血缘集团,有父子连名制的谱系,有大、小头人的家支会议。由于白彝家支各户成员分别隶属于不同黑彝家支,因此一般没有自己完整的管辖区。白彝家支尽管在组织本家支成员反抗黑彝统治、保障自身利益的斗争中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由于各户成员分散隶属于各自的主子,实际上处于被统治、被奴役的地位。白彝家支头人已成为黑彝奴隶主对内剥削、镇压,对外掠夺的驯服工具。   

从其他民族掠夺来的呷西和另一部分阿加没有家支,社会地位最为卑下。在彝族习惯法中甚至允许有家支的曲诺和阿加占有没有家支的阿加和呷西。如有家支的和没有家支的通婚,会受到社会舆论的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