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出版学汉语拼音:Cubanxue;英语:science of publication;publishing, study of),研究出版活动的内在规律、出版与社会的联系,探索出版发生、发展的历史以及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学科。属社会科学范畴。它的整体属性主要表现为文化属性、产业属性、工程属性和科技属性的统一,其功能则体现在存储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和影响社会等诸多方面。它在整个活动中遵循文化创造与传播规律、产业运作与市场规律、科技创新与审美规律等。它的主要范畴包括出版人出版物作者、出版受众(即读者)、出版机构、出版理念、出版策划、出版编辑、出版流程、出版品牌、出版管理、出版营销、出版市场、出版法制、出版审美、出版教育等。其中出版人、出版机构是出版活动的主体,出版物是出版活动的核心,出版理念与出版策划、出版审美是出版活动的头脑,出版受众是出版活动的服务对象,出版编辑、出版流程、出版品牌、出版管理、出版营销、出版市场、出版法制、出版教育等是出版活动的具体运作过程。其核心范畴是出版理念,即指导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的准则、信念和哲学纲领,是最能代表一个出版机构外在形象的内在精髓,是其整个出版活动的灵魂。一个出版社的特色定位只有从其出版理念中获取支持,才能构筑它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出版理念是很抽象的精神性的东西,但在实际操作中常以具体感性的面目出现。如商务印书馆在开创之初就以张元济的“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出版理念为出发点,大力出版启迪民智、提高民众素质的出版物,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路先锋。

  出版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因为出版活动既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一种精神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既是一种科学活动,更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融合了文化学、传播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的特征和属性,从而使其建立在由众多学科共筑的学术基础之上。出版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现代出版活动的动力、机制和不断革新等深层次的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现代人类出版活动的动力较为复杂,涉及出版机构、出版人、作者、读者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价值需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涉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总体发展需要。其主要机制有导向机制、市场机制、优化机制、创新机制、法律机制、科技机制、审美机制等,必须综合运用,协调发展。

  出版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把出版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还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因此,它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研究对象及范围等,仍在探讨中。

  出版虽然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作为现代产业之一也已逾百年,但迄今在世界范围内它仍是一门正在探索和建构的学科。学科体系的建立有赖于学科属性的定位和研究对象的确立。出版学既然是研究现代出版活动的整体属性、功能和规律,在确立出版学学科体系的时候,就应围绕这一本质规定来进行。根据现代出版的文化属性,应建立出版文化学、出版文化史学、出版编辑学、出版物评论学等门类学科;根据现代出版的产业属性,应对现代出版的产业规律进行重点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分门别类的出版产业专业理论研究;根据现代出版的工程属性,出版包括编辑、印刷、发行三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出版以编辑为中心,以印刷为手段,以发行为桥梁。编、印、发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且相互促进,它们之间的协调是出版发展的必要条件,需要对出版流程中的编、印、发系统进行整体研究和分别研究,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矛盾,揭示问题的实质。建构相应的出版技术编辑理论、出版印刷工艺理论、出版发行系统理论、出版工程评价理论以及对上述内容进行整合升华的出版策划学和出版工程美学;根据现代出版的科技属性,应对现代高新技术与现代出版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应对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与数字出版等进行全面研究。除此之外,出版学对版权、装帧艺术等专门领域的研究也不容忽视。

  现代出版学研究在不断深入,研究工作者正致力于研究出版的经营管理、出版业的现代化、出版自由和出版的发展趋向。随着中国出版业在新形势下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出版学,就要:①以传播先进文化为灵魂,将学科建设与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结合起来。②在深入探讨和规范现代出版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范畴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市场规律的现代出版学的学科体系。③加强对中华优秀出版传统(包括出版审美思想)等的深层研究,同时密切关注学科前沿问题,加强对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等的学术研究。④运用大科学、大文化、大出版等理念和方法论,丰富现代出版学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