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冠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冠三(1872.2.16-1925.7.1),名刘恩锡,字冠三。山东高密人。少年聪慧好学,曾在城里大户李家陪读。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1900年1月),在家乡参加孙文、李金榜领导的反抗德国强占民房、修筑铁路的斗争。翌年斗争失败后,逃往济南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入山东大学堂,此间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三十一年(1905年)秋,与丁耕农集资,在济南白雪楼创办《白话报》,是山东第一份用通俗文字编写的报纸。因宣传民主,鼓动革命,《白话报》被清政府查禁,当局并以鼓吹邪说、图谋不轨的罪名开除冠三学籍。经进步学生罢课斗争,迫使当局收回成命。光绪三十二年初,冠三约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乾建门筹建山左公学(后迁校于北园大杨庄),被推选为总会长(即校长),邀革命党人徐镜心齐树棠左汝霖等莅校任教。同年夏,冠三加入同盟会。他关心爱护学生,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受业学生由200多名后来增至上千名,山左公学一时成为山东革命党人的联络通讯处。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一月,当局查封山左公学,并下令缉拿刘冠三。冠三被迫出走青岛,不久与陈干李兰佩等人创办震旦公学,陶成章商震吕子人、徐镜心等先后在该校任职或任教。同年秋,与陈干等联络全省学界,组织保矿会,反对德人侵吞山东矿权。翌年春,清廷与德国驻胶澳总督交涉,欲查禁震旦公学,引渡冠三。冠三闻讯后,星夜离青回原籍。同年起,以游学授徒为掩护,历经两年多,行程万里,周游山东、河南、安徽、直隶、察哈尔及蒙古等地300余县,一路上联络革命故友,宣传国民革命。

  宣统三年(1911年),冠三因劳成疾,到北京山东会馆养病。至秋,康复,回山东约刘溥霖蔡自声等秘密组织山东同盟会机关。民国建立初,冠三先后任山东同盟会副会长及临时省议会副议长。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下令逮捕冠三,幸经营救脱险赴陕西避难。1916年,国会恢复,刘冠三复任国会议员。

  1917年,北洋军阀段祺瑞当权后再度解散国会,冠三南下广州,协助孙中山成立护法政府,任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被委任为山东招讨使,全权负责山东军务。1922年国会重开,刘冠三抵京,因积劳成疾,1925年7月1日在北京逝世。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