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料工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原料主要为瓷石高岭土。瓷石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等组成的岩石状矿物。瓷石本身含有构成瓷的各种成分,并具有制瓷成型与烧成所需要的性能,所以很早就用来制作瓷器。有些瓷石,熔融温度稍低,和少量石灰质原料配合后,可制成釉料。高岭土是一种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因首先发现于景德镇东北的高岭村而得名。高岭土耐火质高,是一种优良的制瓷原料。

  景德镇瓷业工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瓷石和高岭土开采、加工、配制、淘炼等一系列制料工艺,使得景德镇制瓷泥料达到了至高的质量水平,用它既可以制作薄如卵幕的脱胎瓷,也可以制作象大龙缸这样的大型瓷器。景德镇瓷器的胎釉更有“白如玉”的美誉。

瓷石开采

  瓷石是制瓷的主要原料之一,元代以前,景德镇一般使用瓷石单独成瓷,以后用瓷石和高岭土配制泥料成瓷。瓷石采掘方法有两种:竖坑法,即由上掘下;横坑法,即挖一隧道,横向开采。上层瓷石较为松散,便于采掘;下层矿石越来越硬,于是矿工用薪柴附石燃烧,烧出裂纹,或用黑硝炸裂矿石,然后用工具掘采。

瓷石粉碎

  景德镇地区多江河溪流,瓷工就其旁设水碓来粉碎瓷石。水流驱动水轮,水轮带动碓杆和碓杵一起一落,椎杵嘴落入方形的礁坑,其自上而下的冲击力将坑内的瓷石击碎。碓杵嘴落点在碓坑偏外一方,碓坑偏内一方竖一木板,这样使碓坑里的瓷石能上下自行翻动,达到均匀粉碎的目的。石料由此变成了粉料。

不(dun)子制作

  瓷石舂细后,瓷工截住水流让水碓停止工作。然后将瓷石粉铲入淘洗池中搅拌淘洗。淘洗后的悬浊液再进入沉淀池沉淀。经过一定时间后,将沉淀池中的浆体舀入稠化池进一步沉淀浓缩,稠化浓缩的浆体逐渐成为泥状。然后将其放上泥床,待水分进一步挥发后,用统一规格的木模制成砖状的泥块,俗语称之为不子。为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俗语,不在的重量基本一致,每块约两公斤,便于后期配置原料时按比例使用。

瓷土采取

  高岭土是疏松的土质原料,只需用锄头、簸箕等工具便可采取。高岭土不需粉碎,只需淘洗加工。瓷工利用山溪的流动和自然落差来完成瓷土的淘洗。在一组淘洗池中,上下前后池子出的高岭土的细度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细度的高岭土经过不同比例的配合,可以用来制作不同的瓷器产品,满足不同的需要。

试照配料

  瓷石和高岭土都有软硬等品类等级,两种原料混合制胎也有不同的比例。瓷工在选配原料前,需试烧照子,即把准备使用的泥料做成小块坯胎放到窑里烧炼,烧结后观察照子的烧成情况,即以照子的呈色来分析其耐火度和瓷化程度,从而鉴别原料的性质并确定原料配合的比例。烧炼中掌握火候也用照子,称之为火照。

泥料淘洗

  土杂泥松,瓷胎必至坼裂,所以淘炼尤在精纯。泥料淘洗使用篾箕、木耙和泥锅在淘洗桶内按一定方法进行。淘洗用的一副桶由一个粗桶和两个细桶组成。淘洗完毕后,把细桶内的细泥浆搅拌均匀,然后用马尾筛和双层绢袋过滤,过滤后的泥浆放入搁泥桶。搁泥桶即为大匣钵,便于滤去泥浆中的水分。

泥料练制

  泥料经过一定时间陈腐后,需对泥料进行踩练。在泥房内,用泥铲铲动泥料,每铲一层泥料,都用赤脚有规律地踩踏,一脚跟一脚,沿边缘打圈向中心踩,踩练可使泥料干湿均匀。踩练的泥料还要用泥铲拍打,以排除泥料中的空气泡。踩练拍打有菊花蕊、莲花瓣,三道脚板两道铲的俗语口诀。

码头揉泥

  揉泥在坯房正间的码头上进行,码头为一前低后高的长板凳,上面常放一块平整的青石板作揉泥的凳面。瓷工取适量的泥料做成一个泥团,然后双手用力地进行揉压。泥团成羊角式的长条形后,将它立起压短,进行第二次揉压,如此反复数次。这样使泥料中的水分进一步均匀,并排除泥料中残余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