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瓷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刻瓷,又称瓷刻,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在上釉烧成的素色瓷器上,用钨钢刀或金钢石刀镂刻书,画的一种。陶瓷工艺品。

  刻瓷酌制作过程是:先用刀尖刻出点线,再涂墨上蜡(也可涂釉上颜色),即在瓷面上出现山,水花鸟等画面或各种书体的字迹,既保持了传统的书飞画风格,又发挥了晶莹光洁的瓷面特色,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且经久不衰。刻瓷的艺术表 现手法多种多样:有工细的线描手法,有小写意手法,既可以严谨些,也可粗放些。当然这些效果的出现是与瓷刻家变化多样的刀法与艺术修养分不开的。

  山东淄博瓷厂的刻瓷艺术家李梓源在1982年的慕尼黑第卅四届手工艺品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

  刻瓷独具魅力的刀味与瓷味使其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中有着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并通过刀味与瓷味融合的表现形式展现出其精神内核,而这才是其本质的追求。当代刻瓷艺术空前繁荣,如果一味遵循传统文化而缺乏当代精神内核,长此以往,则势必影响其生存与发展,因而,当代刻瓷艺术精神内核发的塑造对于刻瓷艺术的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 刻瓷艺术的本体语言——刀味与瓷味

  当代刻瓷艺术精神内核的塑造离不开刻瓷艺术的本体语言,也即形式与技法,如果抛开本体语言奢谈精神内核的塑造则失去了基本的出发点,因此,在探讨当代刻瓷艺术精神内核塑造问题时必须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掌握刻瓷艺术的本体语言。

  刻瓷艺术的本体语言,简而言之可归纳为刀味和瓷味。刻瓷与彩绘在绘画形式语言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刻瓷是以刀代笔,在瓷上镌刻出形象与画面,因而刻瓷的力量来自于刀法的强健有力。由于瓷釉非常坚硬,刻瓷的刀法必须是干脆利落而非常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与闪失,因而,刀法成为刻瓷最基础也是最丰富的技法表现形式,通过各种刀法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刀味。

  刻瓷艺术根据画面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刀具,通过起、行、收、停等力度的变化,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线条,而画面中的点与面同样也由刻刀完成。刀味的存在,使刻瓷尽显力之美,点、线、面的自然融合,显现出苍劲与豪迈,颇具气势,带有一种浓烈的金石韵味。刻瓷艺术家们通过一刀刀的镌刻,将点、线、面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然后再施以墨或彩,艺术家的情感也充分融入到一组组的刀法当中,因而,刻瓷的刀味是具有生命力的,而绝不是冰冷、刻板的。当然,要使刀味更加气韵生动,还需要刻瓷艺术家长期的磨砺和积累,功到自然成。

  作为一种瓷的艺术,刻瓷艺术在刀刻和施色完成作品时,一定要注意保留其瓷的韵味,一件完全没有瓷味的作品是称不上真正成功的刻瓷作品的。在传统刻瓷艺术中,瓷味的体现是在黑与白的对比中产生的,其选用的多为釉质洁白细润者,在刀法的运用当中注重留白,从而保留釉的光亮感以突显作品的瓷味。而在当代刻瓷艺术中,保持瓷味的做法更加丰富,除传统的留白以外,陶瓷色釉和彩料的运用也是显现瓷的独特工艺之美的做法。陶瓷色釉和彩料多采用低温,以方便烧制,不过尽量避免色釉与彩料的过度运用,以免因强调瓷味而遮蔽了刻瓷艺术最核心的刀法光芒。

  因此,刻瓷的创作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地协调刀味与瓷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刻瓷的本体艺术语言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 当代刻瓷艺术的精神内核——多元化与现代化

  当代刻瓷艺术精神内核在于传统理念的继承与创新,通过对传统形式的创新确立和认识新的理念,并深入到其艺术精神的深层当中。当代刻瓷艺术以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以传统文化延续为基础,同时结合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从而构建起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精神内核。

  当代中国刻瓷艺术的精神内核可归纳为两大鲜明特征,即多元化与现代化。从多元化角度来看,当代中国刻瓷艺术融汇了传统中国画、西方油画、素描等画种,在风格体现上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发展、兼容并蓄的态势,尽管风格流派众多,但其精神内核大致仍可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类。

  现实主义是当代刻瓷艺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主要体现在:当代刻瓷艺术家凭借各种创新手段和技法,能够非常逼真地临摹各类中国画、油画名作,不仅能够在形上面把握,也能在神采上加以准确把握,特别是一些仿油画风格的肖像作品,形神兼备,其逼真程度令人赞叹。现实主义能够充分体现当代刻瓷技法的高超,并借此在作品中实现人文精神。

  浪漫主义是当代刻瓷艺术发展令人瞩目的方向,其已摆脱了简单追求写实的做法,而更倾向于以抽象写意的技法来直接表达情感与理念,从而实现直接抵达现代人精神层面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传统的文人画亦属于浪漫主义风格,而现当代各种西方流派也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浪漫主义突破了形式上的束缚,使刻瓷艺术家得以更自由地表现,从而进入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

  当代中国刻瓷艺术的另一大特征即是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经济腾飞、文化昌盛的新时代,刻瓷艺术如果仍然仅仅局限于表现传统古典文人式精神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精神,那显然是与这个时代相脱节的,使人产生审美陈旧和厌倦之感。因此,现代精神的注入是对当代中国刻瓷艺术的必然要求。当代刻瓷艺术的现代精神的主体是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同时也包括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文化潮流,原创性、实验性和开放性是当代刻瓷现代精神的鲜明特征,深刻地体现着当代刻瓷艺术家主体的精神创造和追求。

三 当代刻瓷艺术精神内核的塑造——误区与责任

  在刻瓷艺术发展方兴未艾的今天,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艺术成就,使刻瓷艺术进入到空前发展阶段,逐渐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刻瓷艺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的实质并不是刻瓷艺术家的个人修为和技法的不高,而是常常容易步入到“玩技”的误区,而较少关注刻瓷艺术精神内核的塑造,这是非常值得当代刻瓷艺术家重视的现象。

  在“玩技”倾向的影响下,一些刻瓷艺术家只重视刀法的提升和创新、画面的标新立异和震撼力,从而导致作品疏离生活、疏离时代,片面追求技术语言,这表明,当代刻瓷艺术家中确有一部分缺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少生活积累,缺乏对艺术的敏锐观察力和表现力,从而也就使得当代刻瓷艺术缺少真正震撼人心的力作。

  对刻瓷本体语言的过分强调,使刻瓷在面临当代语境时陷入精神内核的困惑和迷惘之中。而要解除当代刻瓷艺术所面临的这一困境,必须消除一味“玩技”或称“逐技”的误区,消除对本体语言的过分自恋,重新解构本体语言,从重“技”转变为重“艺”,只有这样,当代刻瓷艺术才能真正走进当代,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关注当代社会是每个艺术家的责任,当代刻瓷艺术家也应当如此,在发展各种新兴的刻瓷技法之时,还应具有强烈的开创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一种当代精神来应对全球化下价值观的变化。刻瓷艺术家应当牢记,刻瓷作品绝不仅仅是工艺,而是一种艺术,在新的时代必须有新的意义,必须要与刻瓷作品一起思考。

  而要树立这份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当代刻瓷艺术家必须不断加强文化上的修养和精神理想的追求,实现自我素质的提升,这是塑造作品精神内核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当代刻瓷艺术家才真正具备使作品蕴涵当代精神内涵的能力,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饱含艺术家情感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当代刻瓷艺术能够立足当代、面向未来,走向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