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劳动力英语:labour power),人所具有的并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又称劳动能力。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劳动力是生产的能动性因素、主导因素,任何社会生产都不可能没有劳动力。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力的运用下,才能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发挥作用。K.马克思说:“机器不在劳动过程中服务就没有用。不仅如此,它还会由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破坏作用而解体。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7页)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运用自己的劳动力,操纵一定的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创造财富,同时也锻炼了自己,丰富了生产经验,提高了劳动技能。劳动者由于各自体力和智力的不同,有的从事体力劳动,有的从事脑力劳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事科学、技术、管理的劳动比重日益提高,要求劳动者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素质,要求劳动力的结构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

劳动力必须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在原始社会里,生产资料归原始社会全体成员所有,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直接结合;个体经济的劳动者同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也是直接结合的。奴隶社会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主人的奴隶。封建社会的农民依附于地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的状态,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成为雇佣劳动者才能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并不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与生产资料也是分离的。即使在全民所有制的企业中,也只是生产资料的使用者而不是所有者。劳动者仍然要通过把自己的劳动力与企业进行等价交换,才能间接地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