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背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包]]背装,古书装帧形式之一。宋、元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普遍流行蝴蝶装。蝴蝶装书籍的书叶都是单层,打开来,总是无字的背面向人,有字的正面朝里。如果书叶纸质较薄,极易造成正面与正面相连。翻阅时稍不注意,很容易将两个单叶同时翻过,见到的下一叶仍是无字的背面,极为不便。为此,书籍的装订工人又创造了包背装。其具体装法,是将书叶正折,版心向外,书叶左右两边的余幅齐向书脊。这就使得正面文字向人。然后集数叶为一叠,排好顺序。再以版口一边为准戳齐,在右边栏外余幅的适当位置打眼,用纸捻穿订,砸平固定。而后将纸钉以外余幅裁齐,形成书背。再用一张比书叶略宽略厚略硬的整纸,比试书册厚度对折,用浆糊粘连,包裹书背。再将天头地脚裁齐,将包背纸在左边版口处的余幅剪齐,一部包背装书籍就算装帧完毕。这种装帧缘其包裹书背,故名包背装。包背装书籍大约出现在南宋后期,北京图书馆所藏南宋刻本《文苑英华》残册上,有“景定元年(1260)十月二十五日装背臣王润照管讫”条记可证。以后元、明、清历代,特别是政府官书,多取这种装式,如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等。包背装克服了蝴蝶装的缺点,翻阅方便,一目了然。但由于其书背是纸捻装订,浆糊粘背,故经不起经常翻阅,极易散落,最终为线装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