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二因缘汉语拼音:Shi'eryinyuan;梵文:निदान Nidāna),佛教特有的教义。又称“十二缘生”或“十二缘起”。其目的在于说明“三世轮回”。其根本意义在于揭示:一切世上的和人生的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一切现象无不受到联系和条件的制约,制约与条件就是“缘”,随条件而发生就是“缘起”。

  所谓十二因缘,一共有十二个环节,它们前后相续、首尾相接,目的在于说明人生现实状况和可能的出路。十二因缘,又称“十二支缘起”。十二支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由果溯因,其中每一环节都以前面一支为缘:“老死”以“生”为缘,有“生”才有“老死”;“生”以“有”为缘,所谓“有是生缘”;“有”是业力的积聚,其因在于“取”,“取是有缘”;“取”因是“爱”,“爱是取缘”;“爱”因是“受”,“受是爱缘”;“受”因是“触”,“触是受缘”;“触”因是“六入”,“六入是触缘”;“六入”因是“名色”,“名色是六入缘”;“名色”受“识”支配,“识”指神识,“识是名色缘”;“识”之因是“行”,“行是识缘”;“行”之因是“痴”,“痴是行缘”。“痴”即无明,是人生和世界的最后本原。十二支中再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结合起来,便成为两重因果,无明、行二支为过去因;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果;爱、取、有三支又是现在因,生、老死则为未来果。生命个体若不得菩提和解脱,只能依十二缘生的法则在六道三世中生死轮回,永无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