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春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六国春秋》,记述中国十六国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魏崔鸿撰。崔鸿,清河郡鄃县(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十六国政权虽各有本国史书,但体例不同,详略互异,不相统一。于是崔鸿根据旧有记载,加以增损褒贬,从宣武帝景明初年着手撰写到正始三年(506),除成汉以外,完成了95卷。成书后共100卷,另有序例1卷,年表1卷。后来,魏收撰《魏书》,唐修《晋书》,都依据了该书。但到北宋时,《十六国春秋》已经残缺不全,只剩20余卷。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虽曾引用,但所见已非全书。现在传世的有3种不同的《十六国春秋》:一为明代屠乔孙、项琳所编的百卷本;二为《汉魏丛书》中保存的十六卷本,十六国各为一录,为明人依据《晋书·载记》编排而成;三为清代汤球所辑的《十六国春秋辑补》,他以上述《十六国春秋》为底本,以各种类书中所引佚文补足,所辑大多注明出处,是研究十六国史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