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攻打耶路撒冷(1099)

  十字军东征汉语拼音:Shizijun Dongzheng;英语:Crusades Expeditions),1096~1291年西欧天主教会、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侵略军身缀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11世纪的西欧,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城市普遍兴起,东方商品已输入市场,人口迅速增长,已经分割了的封建领地收入不能满足封建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享受欲望。在长子继承制下,失去领地继承权的封建主大多缺少土地,成为冒险放纵、专肆劫掠战争的骑士阶层。大、小封建主以比较富庶的东方作为掠夺土地和财富的对象,是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原因。同时,农奴份地减削,负担加重,生活困苦。1085~1095年间,灾情更为严重,社会动荡不安。转移心怀怨愤的农民的视线,引诱他们向东方寻求出路,是教俗封建主发动十字军东征的又一因素。

  在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市的商业活动中,经营东方商品的中介贸易渐占重要地位。这些城市的商人企图排挤贸易上的劲敌阿拉伯和拜占廷商人,通过十字军东征在地中海东部建立商业据点。

  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通过克吕尼修道院改革和教皇选举制度的改革,权势日增;罗马教廷正在发展成为一种超国家的政治权力。朝拜耶路撒冷及基督圣墓并和异教徒作斗争,是煽动西欧信徒宗教狂热、提高教会威信的重要手段。而且,通过十字军东征,可使天主教会势力扩张到东方伊斯兰教国家和东正教拜占廷帝国

  西亚和拜占廷的局势使十字军东征有机可乘。11世纪中叶,塞尔柱突厥人从中亚向西南扩张。1071年,突厥人大败拜占廷军队于曼齐克特,夺取了拜占廷在小亚细亚的绝大部分领土。埃及法蒂玛王朝所属叙利亚巴勒斯坦,亦被先后侵占。在频繁的战争中,西亚的基督教会和修道院颇多破坏。因此,夺取圣地成为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借口。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

  拜占廷帝国无力抵御突厥人进攻,1095年,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年在位)乞援于教皇乌尔班二世(1088~1099年在位)和西欧君主。同年11月18日,乌尔班二世于法国南部克勒芒召开宗教会议,号召西欧基督徒进行圣战,从异教徒手中夺回“主的陵墓”,参加者可完全免罪。次年,十字军出发。

  最早出发的是由法国、德意志农民和少数破落骑士组成的十字军。率领这支十字军的主要人物是隐修士彼得和小骑士穷汉华尔特。他们无装备、无给养、无组织、无作战训练,沿途兵员损失很大。在穿过匈牙利时,由彼得率领的人员有6,000~7,000人,由华尔特率领的有4,000~5,000人。到小亚细亚不久,除少数生还外,皆被突厥军消灭。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主力是以法国贵族为主的封建主武装。近代史家认为,十字军从小亚细亚到安条克时,其人数不会超过2.5万~3万人(包括骑兵、步兵)。通过两年的战争,十字军占领了地中海东部长达1,200千米的狭长地带。1099年7月15日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时大肆掠夺屠杀。在劫后的土地上,建立了以西欧封建制为模式的耶路撒冷王国(1099~1187)。其他十字军国家,如安条克公国(1098~1268)、埃德萨伯国(1098~1144)和的黎波里伯国(1109~1289)等,名义上为耶路撒冷王国附庸,实际上是各自独立的。西欧封建主在领地上以军事城堡为中心,统治、剥削、奴役当地居民。为了维持统治,保护朝拜“圣地”活动,他们建立宗教骑士团作为常备武装力量。如12世纪初由法国骑士组成的圣殿骑士团和意大利人组成的医院骑士团,12世纪末由德意志骑士组成的条顿骑士团等。比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为十字军提供海运船只和海军,参加攻掠沿海城市,分享战利品,并分别在几个城市中占有1/3的土地,享有特权。

第二次(1147~1148)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

  埃德萨伯国于1144年被摩苏尔总督突厥人赞吉(1127~1146年在位)所灭,由此引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这次十字军有法国国王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和德意志皇帝康拉德三世(1138~1152年在位)参加。但两国联军于1148年7月28日在大马士革被赞吉之子和继承者努雷丁击溃,以失败告终。12世纪晚期,苏丹萨拉丁建立包括埃及、部分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广大领土的国家,他攻克许多城市。由于十字军骑士袭击穆斯林商队,萨拉丁发动圣战,于1187年占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第一王国告终,的黎波里伯国和安条克公国也被降格为首邑。西欧为之震动,于是组织规模较大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红胡子)、英王理查一世(狮心)和法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皆率军参战。腓特烈一世于小亚细亚渡河时溺死,德意志军大部分回国;英、法两国君主因领地争执,矛盾重重,明争暗斗。在十字军攻陷沿海要塞阿克后,腓力二世即率军回国。理查一世无力夺取耶路撒冷,在得到萨拉丁允许基督徒往“圣城”巡礼的诺言后,匆匆回师。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

  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起、组织。承担运送十字军的是威尼斯船队。威尼斯以索取巨额运费为威胁,以平分战利品为利诱,促使十字军改变原定进攻埃及的路线,攻陷亚得里亚海东岸的萨拉城,转而进攻拜占廷。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被十字军洗劫达一星期之久,破坏惨重。这时十字军已撕下它“神圣”的面纱,暴露出其侵略掠夺的本质。在十字军攻占的拜占廷领土上,西欧封建主建立了拉丁帝国。威尼斯分得拜占廷领土的3/8,包括君士坦丁堡的一部分,成为地中海上的商业霸国。其余未被占领的拜占廷领土,分裂成为几个独立的小国。1261年,尼西亚皇帝巴列奥略家族的迈克尔八世灭拉丁帝国,恢复了拜占廷帝国。

  教皇英诺森三世以十字军作为增强其权力、镇压反对力量的工具。1209年,他又组织十字军讨伐阿尔比异端,屠杀法国南部人民。1212年,教会在法国和德意志煽动、发起“儿童十字军”。成千上万10~18岁儿童,或被骗送往埃及和爱琴海的奴隶市场卖为奴隶,或船沉溺海,或赴意大利途中死亡。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8~1221)

  以埃及为进攻目标,参加者主要是法国人。1219年攻占达米埃塔,1221年进军开罗时,由于尼罗河水泛滥被迫撤退。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

  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利用伊斯兰教国家的内部矛盾,与埃及苏丹缔结条约(1229),为耶路撒冷第二王国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但1244年,花剌子模突厥人在埃及支持下,又占领了耶路撒冷。

第七次(1248~1254)和第八次(1270)十字军东征

  第七次(1248~1254)和第八次(1270)十字军东征皆由法王路易九世(1226~1270年在位)发动、领导。第七次十字军东征进攻埃及惨败,路易被俘,1250年以大笔赎金赎回。第八次十字军东征进攻北非突尼斯,路易九世在军中罹疫身亡,军士败退。

  13世纪中叶,蒙古旭烈兀建立伊儿汗王朝,1258年攻陷巴格达叙利亚巴勒斯坦皆受威胁。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苏丹拜巴尔斯一世击败蒙古军,不断夺取十字军领地,并于1268年攻陷安条克。1289年马木留克王朝攻占十字军的重要据点的黎波里,1291年又攻占十字军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克。西亚大陆的十字军国家至此全部灭亡。

十字军东征的后果及影响

  十字军东征给西亚、埃及和拜占廷人民带来了灾难,严重阻碍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西欧教俗封建主向东方扩张的目的也最后落空。西欧的人力、物力大量消耗;十字军税和其他杂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从十字军东征中取得直接利益的是少数意大利城市,如威尼斯和热那亚。它们取代了拜占廷和阿拉伯商人在东部地中海的商业霸权,扩大了西欧在东方的贸易市场。

  十字军东征使东西方之间的商业活动日益频繁,近东地区的贸易成为西欧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造船技术的发展。生产水平较低的西欧,通过各种渠道从先进的东方学到了布匹和绸缎的精织、印染技术以及较高的金属加工技术,同时学会了种植水稻、荞麦、西瓜、柠檬、甘蔗等农业生产技术。封建主和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东方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从而对后来欧洲文化思想的变化产生了长远影响。

  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西欧封建主为筹措经费,向城市出卖特许状,允许农奴用货币赎买自由,有助于城市的发展和农奴的解放。封建主参加十字军,远离家乡,因而削弱了西欧的封建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王权。

  随着十字军东征中“神圣”面具被揭穿,十字军的活动日益不得人心,因而不得不停止。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力也开始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