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戰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南北戰爭(Civil War,U.S.),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國南方與北方之間進行的戰爭。又稱美國內戰。北方領導戰爭的是資產階級。在南方,堅持戰爭的只是種植場奴隸主,他們進行戰爭的目的是把奴隸制度擴大到全國,而北方資產階級的目的在於打敗南方,以便恢復全國的統一。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戰爭以南方聯盟炮擊薩姆特要塞為起點,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

  南北戰爭是工業革命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在此期間確立了戰術、戰略思想、戰地醫療等現代戰爭的標準。參戰的350萬人中絕大多數為志願兵。戰爭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南北戰爭給當時的歐羅巴觀察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卡爾•馬克思說,南北戰爭代表了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大戰爭。南北戰爭具有極偉大的、世界歷史性的、進步的和革命的意義。

  前奏 19世紀中葉,北部自由勞動制度與南部奴隸制度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南部奴隸制度成為美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南北之間的鬥爭在西部土地的爭奪中表現得最為激烈。19世紀上半葉在美國領土向西擴張的過程中,在西部接連成立新的州。但是每當新州成立之際,就發生在該州內容許或禁止奴隸制存在的鬥爭。北方資產階級和農民主張在新州內禁止奴隸制度,要求把新州確定為自由州。南方奴隸主則力圖把奴隸制擴大到西部,主張把新州確定為容許奴隸制存在的州,奴隸主利用其在美國國會及政府中的統治地位,連續取得勝利,激起北方廣大人民的憤慨。1854年在北方成立了美國共和黨。同年,南方奴隸主企圖用武力把奴隸制擴張到堪薩斯,於是在堪薩斯爆發了西部農民與來自自由州的移民反對南方奴隸主的武裝鬥爭,鬥爭持續到1856年,揭開內戰的序幕。1857年奴隸主又企圖把奴隸制擴展到美國全部領土上去。從而導致約翰•布朗起義

  第一階段 1860年共和黨人A.林肯當選為總統,美國民主黨遭到慘敗,這就成為南方奴隸主脫離聯邦和發動叛亂的信號。南部蓄奴州南卡羅來納首先脫離聯邦,接著佐治亞、亞拉巴馬、佛羅里達、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德克薩斯諸州相繼脫離,並於1861年2月宣佈成立“南部同盟”,另立以J.大衛斯為總統的政府。1861年4月12日叛亂政府軍開始炮轟在南卡羅來納的聯邦薩姆特要塞,14日被攻陷。林肯政府於4月15日發佈討伐令,內戰爆發。不久,佛吉尼亞、北卡羅來納、田納西、阿肯色4州退出聯邦參加南部聯盟。

  戰爭初期北方實力大大超過南方,北方有2234萬人口,南方只有910萬,而且其中有380多萬是黑奴。北方有發達的工業,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而南方幾乎沒有工業,鐵路也很少。但南方有充分的軍事準備,擁有裝備及訓練都較精良的軍隊。而且,內戰前夕J.布坎南總統曾設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錢輸送到南方去。林肯政府在內戰初期進行戰爭的目的是恢復南北的統一,擔心觸動奴隸制度會把一些邊境奴隸州推向南方叛亂者一方,從而失掉邊境諸州這個重要的戰略地區。由於北方政府不肯宣佈解放奴隸。因此,在內戰第一階段,北方在軍事上連遭失敗。在1861年7月馬納薩斯和1862年夏的半島戰役中,北軍損失慘重。北軍雖然在西線取得一系列輝煌戰果,從南軍手中奪取了幾個重要戰略據點,但是這些戰果都被東線的慘敗所抵消。

  在北方軍事上屢次失敗的情況下,共和黨內部的激進派及社會上的廢權主義者提出解放奴隸和武裝黑人的主張。林肯也意識到解放奴隸的必要性。

  第二階段 1862年9月22日,林肯發表預備性的《解放宣言》。宣佈:假如在1863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亂者不放下武器,叛亂諸州的奴隸將從那一天起獲得自由。消息傳到南方後,成千上萬的奴隸逃往北方。英國工人階級也展開了支持北方的運動,迫使英國政府放棄了原來的干涉計畫。

  林肯政府還實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和政策:1862~1863年實行武裝黑人的政策。因此,成千上萬黑人報名參加北方軍隊,其中主要是南方逃亡奴隸;1862年5月頒佈的《宅地法》規定:一切忠於聯邦的成年人,只要交付10美元的登記費,就可以在西部領取64.74公頃土地,在土地上耕種5年後就可以成為這塊土地的所有者。林肯政府嚴厲鎮壓反革命分子,清洗軍隊中南方代理人。1863年開始實行徵兵法,以代替募兵制,從而,增強北方的兵力。同時,林肯調整了軍事領導機構,實行統一指揮,任命有卓越軍事才能的U.S.格蘭特為全軍統帥。

  1863年,北方在軍事上出現轉機。同年7月1日葛底斯堡大捷,殲滅南軍2.8萬人,成為內戰的轉捩點。戰場上的主動權轉到北方軍隊手中。1864年,北方最高統帥採用新的戰略方針:在東,西兩線同時展開強大攻勢。在東線以消耗敵人的力量為主要目標;在西線用強大兵力深入敵方腹地,切斷“南部同盟”的東北部與西南部的聯繫。1864年9月,W.T.謝爾曼將軍麾下的北軍一舉攻下亞特蘭大,兩個月後開始著名的“向海洋進軍”,在進軍中徹底摧毀了敵人的各種軍事設施,使南方經濟陷於癱瘓。在東線,格蘭特將軍統率北軍把敵軍驅逼到叛亂“首都”里士滿附近。1865年初,奴隸紛紛逃亡,種植場經濟瀕於瓦解。北方海軍實行的海上封鎖,幾乎斷絕了南方與歐洲的貿易。同時,在南方內部也出現反對派,許多小農加入聯邦派從事反戰活動。南方逃兵與日俱增。糧食及日用品匱乏。1865年4月9日,R.E.李的部隊陷入北方軍隊的重圍之中,被迫向格蘭特請降。美國內戰終止。美國恢復統一。

  內戰的意義 內戰期間,雙方戰費消耗150億美元。聯邦軍傷亡63萬人,南軍傷亡48萬人。戰爭顯示了近代工業的威力,雙方都大量裝備了新式線膛武器,促進了散開隊形、野戰工事和步兵近迫作業的運用和發展。鐵路和電報發揮了重大作用,並在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裝甲艦、地雷、水雷和潛水艇。

  北方在戰爭中的勝利,確立了北方大資產階級在全國的統治地位。內戰消滅了奴隸制,從而為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實施,加速了西部的開發,促進農業資本主義發展中美國式道路的勝利。因而19世紀末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農業資本主義大國。黑人在內戰後的重建時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視和種植場主的剝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權及選舉權,從奴隸枷鎖下解放出來。因此,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是具有劃時代的進步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