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岳山,又名龙盖山,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中心城区,是城区内浅山群主峰,山体呈东西走向,形成于元古界,属幕阜山系,最高海拔141.9米,总面积2000余亩。古有“山凌霄汉,下接平壤,左带荆江,右襟洞庭”之誉。据旧志载:“早有石湫,传有龙窟,每浮云则雨,故名龙盖”。相传山旁有龙穴,昔有龙现其上,龙出则山上有雾如盖,所以古代主名龙盖山。后因南岳庙兴起,香客甚多,湖广闻名,因而派生得名南岳山至今。南岳山西连马鞍山笔架山,地层东西构造带与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交叉复合地带,山脉趋向沿东西方向冲驰,组成紧密褶皱的复式背斜,是雪峰期(或晋宁期)构造运动的产物。山体部分主要土壤类型为石英砾岩、花岗岩等发育而成的黄棕壤性第四纪粘土,山坡下部分为坡积母质,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土壤酸性或微酸性,山坡上部为山地黄壤,由于受雨水的淋溶作用,相当部分土层较薄,土壤石砾含量较高。古代,荒山秀岭,茅草丛生,遍山乱石丛丛,峭壁连遍。只有那些块状的鸡尾草伴崖傲生,灰色、棕色,在山峦中荡漾。幸存在石缝中的几棵苦楝和山榆,卷曲拐扭,倒悬下垂,虽难以支撑,倒也显得怪美。

  古名龙盖山,有着极其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石首江边住着一户姓徐的人家,兄弟二人。一天早上,天刚发亮,弟弟起床打开大门,见天气阴沉沉的,望着眼前的山峰,一片灰蒙。极目远眺,大吃一惊,横斜着一个摆动的巨大物体,像是传说中的龙睡在山顶上。后来,又梦见洞庭老君到过此山,因山没有名字,洞庭老君故意将龙身被盖在山上,提示将此山取名龙盖山。龙盖山名就此流传开来。

  说起南岳山道教祖师殿,历史悠久。据史记载,早在汉代,南岳山就建有五座六角亭,亭内塑有神像,供人们祭祀。明朝中期,明成祖朱棣尊崇道教,在武当山大规模修建道教宫殿,全国道教兴盛。石首南岳山道教道士乘机扩大宫殿建筑,增修真武祖师殿、雷神殿、紫金殿、南天门、一天宫、二天宫、奎文阁等,那是南岳山道教鼎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南岳山道教宫庙遭受重大毁坏。1957年,因谣传庙内有麻风病人,仅存的主庙及神像被全部毁掉。

  新中国建立后,绿化祖国,消灭荒山,开始植树造林。1958年,成立了林场,原名笔架山林场,现为石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当年的造林工人,扎根山中向岩石进军,挖穴凿洞,植树造林,绿化山城。至今,多样树种,绿树成荫,已高大成林,早已是游人休闲的胜景之处。阴春三月,千嶂叠翠,万顷滴绿,特别是山道上,嫣红的桃花如云霞铺地。登高望远,不觉“大江茫茫云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之感油然而生。如今这里不仅有秦岱之青松、华岳之摩岭、黄山之云海、峨眉之古刹,也有势如春笋的大厦高楼,玉带似的山底湖碧波荡漾,九曲回肠的长江水咆哮着涌向山脚,又随即扭头东去,浊浪声和松涛声在交织着回响,使幽静的山谷在美妙和谐的声浪中久久旋荡。

  1992年,经原国家林业部以林造批字(1992)206号文批准建立森林公园,2000年成立南岳山森林公园管理所,与石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机制,生产经营以公园旅游管理和森林管护为主。从此,南岳山和马鞍山及笔架山成为一片整体,森林藏密,树种繁多,松柏葱郁,成了名副其实的森林公园景区,森林覆盖率95%,现有各类树木200多种,珍贵树木30多种,鸟兽40多种,绿化草坪1万平方米。重建南岳庙,建有祖师殿、一天宫、玉林桥、百木苑等旅游场所,历史人文景点20多处。今天的南岳山森林公园已经发展成为湘鄂边最大的森林生态旅游和宗教文化观光胜地。

  如今,南岳山山顶有个观景台,远望可见长江的荆江九曲回肠,滔滔江水,一片蓝天。俯视下望,石首市城区街道尽收眼底。可以朝迎晨曦,暮看晚霞。山峰上,南岳山道教宫殿逐步恢复,先后重建祖师殿、三元宫、财神庙、一天宫等,真实重现了昔日“两湖钟秀府圣地,东临夏口,西通巫峡,南极潇湘,北通幽燕,三楚雄观起宏图”的道教圣地。

  南岳山南麓,是兴建的石首市党政机关办公楼驻地,门前有宽阔的通往城乡的南岳大道,既有城市色彩,又有城乡风姿。大道两旁,有市林业局办公大楼、中医院、老年活动中心、博物馆、体育馆,东郊有南岳中学、山底湖大桥、环市公路……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信息中心,更是沟通城乡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农村商品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市场。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南岳山下市郊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发展粮食、蔬菜生产的同时,市郊建立有大中型棉织工厂和多项企业。交通事业也得到飞速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古今多少游客,在南岳山(龙盖山)留下许多诗词,选摘几首:“一柱擎天积翠铺,高攀宝盖拥荆湖。风寒峭壁千寻险,月傍峨眉绝顶孤。元气蒸腾翻石窑,苍生泽润溥江隅。云根闲睡晴霞晚,掩映遥空飞叶凫”(《龙盖山》明·刘思贤——石首籍人,明弘治年间进士、工部侍郎、知府);“登临送目江峰上,浩淼天涯,鸥鹭横斜,秋影江涵抖绮霞。夕阳歌踏归来路,烟柳人家,连陌桑麻,满耳松涛掩暮鸦”(《采桑子》)登石首南岳山——刘野博);“南岳烟霞眼底来,松枫柏影古楼台。钟鸣佛寺清音远,日映山花带笑开。沿曲径,上台阶,回肠荡气亦悠哉。闲愁尽却嚣尘去,喜得天风拂我怀”(《鹧鸪天·游石首南岳山》·郑文彬);“鸟瞰晴风龙盖峰,绵延万里黛眉浓。轻烟缪绕山尖舞,凝云收清日过中。岩岫云端天慑惧,风驰峡峪声重隆。梅兰竹菊相辉映,柏簇林丛万仞松”(《龙盖朝岚》·朱百川);“圣地犹来神物占,奇山独长蔽荫山。龙腾空卷风云里,虎跃岸攀草石间。巨壑林涛声静寂,苍松枝翠响溪湾。气雄起伏连天地,镇水东流去不还”(《龙盖朝岚》·全茂达)。

  南岳山北抵山底湖,南北山麓岩石裸露,形状怪异,以形态寓意,其中胜景的神话故事,至今仍然在民间流传。传说,祖师殿南部山坡上有两根山柱,一立一卧,像一对热恋情侣,人称为情人岩。半山间有一块大巨石,如神仙立着,视观人间,故人称仙人岩。仙人岩后有一石窟,可以坐卧数人休憩,人称仙人洞。还有孙悟空过子母河时,将背着的经文透湿了,在南岳山的石头上晒干,留下“晒经石”的遗址。有说,南岳山南麓有个落星堰,堰边有一块落星岩,是古代一个穷家善良的孝子为娘讨饭吃,正走在那里,忽儿天上落下一块陨石,打在孝子身上,被埋葬石下。石旁变出了一口堰塘,塘里盛满甜如蜜的水,四季不旱,留山里人、过路人饮用。还有“蛤蟆姑娘”美人石的故事。相传,从前南岳山下有一员外,员外有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员外要三个儿子自己出门找媳妇。员外说,我给你们三兄弟一人一只箭,箭上有个绣球,射准谁就带回家成亲。三位公子骑着马儿刚下山,大公子和二公子的绣球都射准了美貌姑娘,且是刺绣能手,全带回了家。而三公子却看见一条毒蛇,正追赶一只蛤蟆,三公子为了保护蛤蟆,一箭射死毒蛇,救了蛤蟆。三公子没有带回美女着急了,蹬着毛驴,继续在外寻找姑娘。一路山上山下,战胜了许多妖魔鬼怪,一直追杀到一个奇异魔洞,洞里却见一块珍贵的明亮石头,形象就象美女一样。三公子对着石头走去,不觉起了爱慕之心,抱着石头,用双手轻轻触摸石头头部、面部、身部、脚部,逐渐感觉石头颜色变艳,皮肤光滑,石头的身子也活动起来。待到认真看时,原来是个活活的美女。美女对三公子亲切地说:“三公子,你是个善良的人、勇敢的人,是你救了我。我就是那蛤蟆变的美石,带我回家吧。”三公子带着美石姑娘,很快赶路回山,终于结成了一对美满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