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公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洋公学,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12月,清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创设于中国上海。1897年4月8日开学,先设师范院,招生40名,兼习中西各学,合格者选为公学中院、上院教习,此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开端。同年秋,又设外院(附属小学堂),招生120名,年龄在10~18岁之间。1898年春,继设中院(二等学堂),考选学生20名。1900年,续建上院(头等学堂),实现了四院并设的计划。其《章程》规划了一种新的学校制度:外、中、上3院学生各120名,每院学生按程度分4班,每班30人,每年依次升一班,外院结业递升中院,中院结业递升上院,上院4年学成给予毕业文凭。3院相衔接的教育制度的实行,便成为中国近代大、中、小学3级制的雏形。公学为培养自强人才而设,其重点为上院。教育内容主要“以通达中国经史大义厚植根柢为基础,以西国政治家日本法部文部为指归,略仿法国国政学堂之意”。为国家培养内政、外交、理财3方面的人才。其后因随政局的发展,办学目标渐有变化,在1907年前以培养政治经济人才为主,1907年以后以培养工业交通人才为主。由于经费来自招商、电报两局,两局隶属关系的变化,也影响学校而变更校名。1905年名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12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21年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邮电学校、交通传习所合并调整,始名为交通大学。该校经济条件较优,设备也较其他工科大学完善。毕业生成绩优异者,送往日本、比利时、英国和美国留学或实习。南洋公学曾造就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对中国近现代工业交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见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