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南齐书》'''(汉语拼音:Nanqi Shu;英语:Nanqi Dynasty Historical records),二十四史之一,记述南朝[[南...”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
[[文件:97293.jpg|right|thumb|280px|《南齐书》书影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洲同文印本]]
  
 
  '''《[[南齐书]]》'''([[汉语拼音]]:Nanqi Shu;[[英语]]:Nanqi Dynasty Historical records),[[二十四史]]之一,记述[[南朝]][[南朝齐|萧齐]]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南朝梁]][[萧子显]]撰。旧史称该书为'''《齐书》'''或'''《齐史》''',[[宋朝|宋]]人[[曾巩]]等始加南字,称《南齐书》,以区别于[[李百药]]所写的《[[北齐书]]》。全书原为60卷,佚失1卷大约是含有作书义例和目录的序录。今存59卷,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某些传中也有缺文。记载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2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南齐书]]》'''([[汉语拼音]]:Nanqi Shu;[[英语]]:Nanqi Dynasty Historical records),[[二十四史]]之一,记述[[南朝]][[南朝齐|萧齐]]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南朝梁]][[萧子显]]撰。旧史称该书为'''《齐书》'''或'''《齐史》''',[[宋朝|宋]]人[[曾巩]]等始加南字,称《南齐书》,以区别于[[李百药]]所写的《[[北齐书]]》。全书原为60卷,佚失1卷大约是含有作书义例和目录的序录。今存59卷,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某些传中也有缺文。记载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2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第13行: 第13行:
 
  由于萧子显是[[萧道成]]之孙,对南齐政权有所庇护,但《南齐书》还是保留了较多原始资料。
 
  由于萧子显是[[萧道成]]之孙,对南齐政权有所庇护,但《南齐书》还是保留了较多原始资料。
  
 
+
  《南齐书》阅读:>>> [[南齐书·目录]]
  
 
== 内容简介 ==
 
== 内容简介 ==

2013年1月10日 (四) 16:27的版本

《南齐书》书影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洲同文印本

  南齐书汉语拼音:Nanqi Shu;英语:Nanqi Dynasty Historical records),二十四史之一,记述南朝萧齐一代历史纪传体史书南朝梁萧子显撰。旧史称该书为《齐书》《齐史》曾巩等始加南字,称《南齐书》,以区别于李百药所写的《北齐书》。全书原为60卷,佚失1卷大约是含有作书义例和目录的序录。今存59卷,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某些传中也有缺文。记载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2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在萧子显撰写齐史之前,已有不少南朝齐旧史为《南齐书》所依据。《南齐书》州郡志每州之下除地理建置沿革外,还简略叙述风土人情,史料价值颇高。《南齐书》有麕臣传,为前史所无,反映了南朝宋齐时皇帝重用寒庶掌握机要这一社会政治现象。《南齐书》有记述北魏历史的《魏虏传》,虽以丑名相呼,记载也不无传闻失实之处,但其中包含北人所撰北朝史书中所没有的材料。

  梁武帝天监年间吴均曾请求撰写《齐史》,未获准许,后萧子显自告奋勇承担了这个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书成上奏,梁武帝下诏付秘阁收藏。

  《南齐书》在体例上“本(檀)超、(江)淹之旧而小変之”;萧子显多取材自前史家檀超江淹奉诏修未成的齐史体例。还参考了熊襄的《齐典》、沈约的《齐纪》、吴均的《齐春秋》和江淹著的《齐史》十志等等。《南齐书》部帙不大,年代又短,居然也撰写八篇志,这无疑是江淹的首创之功。《南齐书》同《宋书》,宣扬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远,过分讲究华丽的辞藻,这是《南齐书》的缺点,也是那个时代的文风使然。

  后人也曾增补此书,陈述撰《补南齐书艺文志》4卷,万斯同《历代史表》中有〈齐诸王世表〉1卷、《齐将相大臣年表》1卷、《齐方镇年表》1卷。

  由于萧子显是萧道成之孙,对南齐政权有所庇护,但《南齐书》还是保留了较多原始资料。

  《南齐书》阅读:>>> 南齐书·目录

内容简介

  南朝萧齐皇朝在历史上只存在二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年代很短的一个封建皇朝。撰写萧齐皇朝时期历史即《南齐书》的萧子显,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萧子显以他曾经是宗室的身份来撰写这个皇朝的历史,这在二十四史的众多的作者中别无第二人。

  《南齐书》包含:

  帝纪八卷,除追叙萧道成在刘宋末年的政治活动外,主要记萧齐皇朝(479—502年)二十三年间的史事。

  志八篇十一卷,其中有的上承刘宋,有的起于萧齐立国,断限比较明显。

  传四十卷,其中不少是记少数民族地区史事的,而以《魏虏传》记北魏史事,这在性质上同《宋书·索虏传》是一样的。

  序录一卷,刘知几都不曾见到,说明它佚之甚早,故全书今存五十九卷。

  萧子显既是萧齐皇朝的宗室,又是萧梁皇朝的宠臣,所以他撰《南齐书》一方面要为萧道成避讳,一方面又要替萧衍掩饰。例如他写宋、齐之际的历史,就不能直接写萧道成的篡夺之事,只能闪烁其词,微露痕迹;他写齐、梁之际的历史,则用很多篇幅揭露齐主恶迹,以衬托萧衍代齐的合理。这是他作为齐之子孙、梁之臣子的“苦心”,也反映出他在史学上的局限性。

  《南齐书》部帙不大,包含的年代又很短,竟然也撰就了八篇志,确乎难得。这里面无疑包含了江淹的首创之功。《南齐书》有些传,显示了萧子显在历史表述上的才华。如:他于《褚渊传》,先写褚渊在宋明帝时受到信任,而在宋明帝临死,则写他也参与“谋废立”,违背宋明帝的意旨;于《王晏传》,先叙其与齐高帝、齐武帝的密切关系,继而写其在齐武帝死后也参与“谋废立”的事;于《萧谌传》,先说其受到齐武帝、郁林王的信赖,后写其在协助齐明帝夺取郁林王皇位的政变中竟然领兵作前驱;于《萧坦之传》,先烘托其受到郁林王的殊特信任,以至“得入内见皇后”,后写他成了废郁林王而拥立明帝的关键人物;等等。萧子显在写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时候,都不直接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前后史事的对比来揭示人物的品格。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说:“此数传皆同一用意,不着一议,而其人品自见,亦良史也。”用顾炎武的话说,这种写历史人物的方法叫做“于序事中寓论断”,司马迁写《史记》最善于运用这种方法。萧子显学习司马迁表述历史的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被后代史学家称为“良史”,这是很自然的。

  《南齐书》同《宋书》一样,都宣扬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远,又都过分讲究华丽的辞藻,这是它们的缺点,也是那个时代留下的印记。

特点

  《南齐书》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能于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繁的弊病。又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

  《南齐书》的史料比较真实可靠。书中的许多史事为作者所亲历目睹,是亲见亲闻的第一手材料。齐梁嬗代,未经战乱,原始档案材料保存完好,萧子显撰史又得到政府许可,所以他的文字材料是完整而又具权威性的。《南齐书》成书之时,南齐的遗臣大多数都还健在,就是梁武帝萧衍本人,也是身历宋、齐、梁三朝的人物,这些人既可以为撰史提供活的材料,又可以对《南齐书》的历史记载进行检验、鉴别。《南齐书》经时人认可,才被作为国家典籍收存,可见它的历史记载是大致可靠的。

  《南齐书》在写作上受到沈约《宋书》很大影响。萧子显在书中也设立了八个志,它们是《礼志》2卷,《乐志》1卷,《天文志》2卷,《州郡志》2卷,《百官志》2卷,《舆服志》1卷,《祥瑞志》1卷,《五行志》1卷。其中与《宋书》不同的只是去掉《律历志》另立《舆服志》,和把《符瑞志》改名为《祥瑞志》而已。《南齐书》的八志总体上看比《宋书》八志要单薄一些,但在本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提供了南齐一代典章制度史的重要材料。八志之中,《州郡志》与《百官志》内容较为充实。《百官志》对于重要官职的职守、设置及变迁作了系统详细的记载,还详记了各职官的人数,它的记载较《宋书·百官志》为详,对于研究南朝官制有重要价值。

  《州郡志》记载郡县设置、沿革的历史情况,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制度、行政区划,以及古代的历史地理情况,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其它六志内容各异,其中《祥瑞志》、《天文志》、《五行志》多记载一些祥瑞符命、阴阳灾异学说,是书中的芜累。

  《南齐书》的列传在写法上有些可取之处。书中较多使用类叙法来记述各类人物,是颇得史法的。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9《齐书类叙法最善》条中,对此作了分析:“《孝义传》用类叙法尤为得法。盖人各一传,则不胜传,而不立传,则竟遗之,故每一传辄类叙数人,如《褚澄传》叙其精于医,而类叙徐嗣医术,要精于澄。《韩灵敏传》叙其妻卓氏守节,而因及吴康之妻赵氏、蒋隽之妻黄氏,倪翼之母丁氏,传不多,而人自备载”。《南齐书》行文比较简洁,这也是它的一个特点。

  《南齐书》对于生产斗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有所反映。如《沈文季传》记载唐璘之领导人民起义,揭示人民在残酷的压迫下,奋起反抗斗争,资料珍贵。《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叙述追逋租、征赋役、兴水利、垦荒田等情况,反映农业生产、阶级剥削等状况,提供了可贵的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书中无《食货志》的缺憾。《张敬儿传》言及镇压蛮人的情况,列传中有《蛮》、《芮芮虏》、《河南氐羌》等传,记载各民族事务,虽很简略,仍能反映民族状况、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

贡献、影响

  《南齐书》中的一些文化史记载颇有价值。

  《南齐书》萧子显为科学家祖冲之立传,在传中记录了他创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的过程和机械特点。又在传中全文引用祖冲之的《上大明历表》,详细向世人介绍了创大明历的指导思想和大明历的具体特点,为人们研究科技史留下了珍贵资料。萧子显用很多篇幅对佛教进行宣传,对佛教传入中国及与中国传统思想融合的过程作了介绍,对于研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有一些用处的。

  《南齐书》的论赞在形式上模仿范晔的《后汉书》,在思想见识上,则相差甚远。当然萧子显作为一个史学家,对于历史和现实问题,还是有一些独到看法的,这在《南齐书》的论赞中有所反映。他对东昏侯萧宝卷推行暴政、恣意杀戮和奢侈淫欲,导致南齐政权灭亡的历史教训,在《东昏侯本纪》的论赞中做了很好的总结:“史臣曰:‘……东昏侯亡德横流,道归拯乱,躬当剪戮,实启太平。……’赞曰:‘东昏慢道,匹癸方辛。乃隳典则,乃弃彝伦,玩习兵火,终用焚身。’”对于帝王之子从小养尊处优、脱离社会,造成孤陋寡闻、无德无能的严重后果,他也有很清楚的认识,并在书中作了较好的分析,这些对于统治阶层应是有所教益的。

  萧子显在宣传神学迷信方面,与沈约是一脉相承的。齐梁之际佛教兴盛,萧子显迎合当时的统治者口味,在书中极力鼓吹佛法的力量。《南齐书·高逸传论》是一篇颂扬佛法的专论。他把佛教与儒家、阴阳家、法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道家相比,论证佛家是最优胜的。他论述佛法胜过儒家学说:“佛法者,理寂乎万古,迹兆乎中世,渊源浩博,无始无边,宇宙之所不知,数量之所不尽,盛乎哉!真大士之立言也。探机扣寂,有感必应,以大苞小,无细不容。若乃儒家之教,仁义礼乐,仁爱义宜,礼顺乐和而已;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唯机,低举成敬。儒家之教,宪章祖述,引古证今,于学易悟;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璅相袭。”从《后汉纪》、《宋书》到《南齐书》对佛教宣传的不断升格,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佛教势力从魏晋到南朝不断发展,并取得国教地位的历史过程。佛教势力的扩展,真切反映了统治者自身的腐朽和没落。

  与《宋书》一样,《南齐书》中也存在着大量歪曲史实之处。萧子显是南齐宗室,他在为其祖父写的《高帝本纪》和为父亲萧嶷写的《豫章文献王传》中,都极力进行褒美虚夸,文中不惜使用上万字的篇幅,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百般夸饰其功绩,而对篡权夺位之类丑行,则千方百计曲笔讳饰,淹没其迹。对于其他人物,书中也经常按当时的利害得失,决定对其的取舍与夺。史德的亏缺影响了《南齐书》的撰着质量。

作者

  萧子显(约489~537),梁朝史学家和文学家。字景阳,南兰陵郡南兰陵县(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齐豫章王萧嶷子,萧道成之孙。历仕齐、梁两朝。仕梁官至吏部尚书。兄弟几人在梁朝都以文才著称。他曾采诸家《后汉书》,考正同异,著《后汉书》100卷,已亡佚。

  在梁朝,萧子显凭着他的才华、风度及谈吐的出众,受到梁武帝萧衍的礼遇和信任,官至吏部尚书。梁武帝天监年间,萧子显撰写并完成《南齐书》。

  萧子显是一个“风神洒落,雍容闲雅,简通宾客,不畏鬼神”的人。他“性爱山水”,曾在《自序》中说:“若乃登高目极,临水送归,风动春朝,月明秋夜,早雁初莺,开花落叶,有来斯应,每不能已也。”他又是一个“颇负才气”的人,做吏部尚书时,“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只是举起手中的扇子一挥而已,所以有些士族地主内心里对他很不满。

  史学是萧子显所酷爱的事业,他一生中撰写了五部历史著作:《后汉书》100卷、《晋史草》30卷、《齐书》60卷、《普通北伐记》5卷、《贵俭传》30卷。萧子显在撰写《南齐书》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不少。早在齐明帝时,史学家檀超和江淹奉诏修本朝史,他们制订了齐史的体例,但没有最后完成修撰工作。此外,还有熊襄著的《齐典》、沈约的《齐纪》、吴均的《齐春秋》和江淹的《齐史》十志。萧子显的撰述工作,在史书体例上“本(檀)超、(江)淹之旧而小变之”;在史书材料上汲取诸家成果,终于著成《南齐书》6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