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卢浮宫的钟楼
卢浮宫金字塔形入口

卢浮宫(Palais du Louvre),法国著名的王宫建筑。法国国立艺术博物馆所在地。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1190~1204年间,法王腓力普二世为加强防卫而建造,并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地下室则为关押俘虏的地牢。1546年法兰西斯一世命建筑家 P.莱斯科将原先的哥特式“口”字形建筑改建为文艺复兴式样新宫殿。亨利二世又加改建,1606年建成“大画廊”将卢浮宫与土勒里宫连接起来。1624年建筑家 J. 勒梅西应路易十三的要求设计了卢浮宫东部建筑,这是在1546年早期文艺复兴风格的基础上加以扩建的,保留了意大利式的壁柱、檐廊,运用了雕刻品装饰手法。正立面水平划为三段,装饰图案由下至上逐渐丰富,窗间作柱式垂直装饰。路易十四对东柱廊进行了成功的改建和扩建。

建筑师L.勒沃等人运用严谨简洁的古典手法设计了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东柱廊总长183米,宽28米,立体面采用横三段与纵三段的手法,横向底层结实稳固,中层虚实相映,顶部是水平厚檐。纵向分段以柱廊为主,但两端及中央采用凯旋门式结构。中央部分雕刻有山花,柱廊采用双柱以增加其刚强感。建筑古朴清新,庄严肃穆,具有强烈的纪念性效果。

1792年法国国民议会宣布作为博物馆并于次年对外开放。1798年拿破仑进入宫内后又进行了部分改建,曾一度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拿破仑三世时继续扩建,5年间的建筑超过了过去700年来的建筑。1863~1868年,塞纳河畔的东侧改建完毕,卢浮宫的建筑全部完成。

卢浮宫分为东、中、西三个院落。东院建成最早,是较小的方形院,后来向西延伸建成中院,再向西建成敞开式的较大的西院。三部分均为三层楼,有的部位建有地下层。各部分因建筑时期不同而风格各异。其中,中院的东立面是1624年建筑学家J.勒梅西应路易十三的要求,在1546年早期文艺复兴风格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和扩建的,保留了意大利式的壁柱和檐廊。建筑为古典主义风格,古朴清新,庄严肃穆,最为人们推崇。

为了解决王宫改为博物馆在观众分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实现大卢浮宫计划,法国政府聘请美国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于1982年在卢浮宫中院内建造一大四小共五个玻璃金字塔形透明屋顶,其中大金字塔下用作观众入口,在地下分流进入北东南三翼各展室。

卢浮宫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和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在当时是宫殿建筑的杰出范例,对欧洲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1991年,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两岸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卢浮宫是其中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