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 朱淑贞诗”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1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诗词名句]]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
 
</center>
 
</center>
 
----
 
----
 
<br>
 
<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即景'''</span><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即景'''</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宋·[[朱淑贞]]</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宋·[[朱淑贞]]</span><br><br>
第13行: 第12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
 +
[[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8px|]]
  
 
  《即景》是[[南宋]]女诗人[[朱淑贞]]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一作《清昼》。《宋诗纪事》、《宋诗抄补》中诗题均作《初夏》。《[[千家诗]]》收录此诗,诗题作《即景》。即景,眼前的景物。此处以眼前景物为题材作的诗。
 
  《即景》是[[南宋]]女诗人[[朱淑贞]]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一作《清昼》。《宋诗纪事》、《宋诗抄补》中诗题均作《初夏》。《[[千家诗]]》收录此诗,诗题作《即景》。即景,眼前的景物。此处以眼前景物为题材作的诗。
 
 
《清昼》是南宋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述深闺闲处、清寂无聊情绪的抒情诗,前两句写夕阳晚照时刻庭院的幽深寂静,后两句写海棠花谢,柳絮飞尽,而困人天气,正是昼日初长之时。这首诗以婉丽明畅的语言,绘暮春园庭清幽景色,抒孤寂无聊之闺情,笔意轻灵,毫不着力,浑然天成。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关于此诗诗题,《朱淑真集》作《清昼》,《后村千家诗》题作《夏》,通行本《千家诗》作《即景》,《宋诗抄补》作《初夏》。据诗的内容和各本题名,这首诗是夕阳时分就前所见景物抒发感情的作品。
 
  
  
第25行: 第21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翠竹摇清影映罩着幽窗,两两应时禽鸣噪在夕阳。
+
竹子在微风中摆动着,清雅的影子映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成双成对应时鸣叫的鸟儿在夕阳下翻飞聒噪着。
竹子在微风中摆动着,清雅的影子笼罩着幽静的窗户,成双成对的候鸟在夕阳中翻飞,聒噪个不停。
+
数丛翠竹摇曳着清秀的姿影,笼罩了幽寂的门窗。各种鸟儿三三两两,在夕阳下不停地喧嚷。
+
 
</span><br>
 
</span><br>
 
  竹摇清影:竹枝被风吹动时左右摇晃的影子。<br>
 
  竹摇清影:竹枝被风吹动时左右摇晃的影子。<br>
  罩:盖住。<br>
+
  罩:笼罩;映罩。<br>
  幽窗:幽静的纱窗。<br>
+
  幽窗:幽静的窗子。<br>
 
  两两:指成双成对。<br>
 
  两两:指成双成对。<br>
 
  时禽:燕子之类的候鸟,也指应时节而啼的禽鸟。<br>
 
  时禽:燕子之类的候鸟,也指应时节而啼的禽鸟。<br>
  噪夕阳:在黄昏的夕阳下噪鸣、喧闹。噪,聒噪,乱叫。<br>
+
  噪夕阳:在黄昏的夕阳下噪鸣、喧闹。噪,聒噪,喧闹的声音。<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凋谢海棠花已飞尽柳絮,困盹人乏倦天气日渐长。
+
(这时候)海棠花已经凋谢了,柳絮也已飘落尽了。正是使人困倦的初夏天气,那白天也渐渐长起来了。
海棠花已经凋谢了,柳絮也已飘落尽了。使人困倦的初夏已经来临,白天也渐渐长起来了。
+
早开的海棠花凋谢了,再也见不到杨柳絮飞飞扬扬。这越来越暖的天气,真让人昏昏欲睡,白昼也开始变得漫长。
+
 
</span><br>
 
</span><br>
 
  谢却:凋谢了,凋谢尽。<br>
 
  谢却:凋谢了,凋谢尽。<br>
第49行: 第41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文件:53即景6.jpg|center|thumb|400px|《即景》题图]]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这是一首描述深闺闲处、清寂无聊情绪的抒情诗。前两句写夕阳晚照时刻庭院的幽深寂静,后两句写海棠花谢,柳絮飞尽,而困人天气,正是昼日初长之时。这首诗以婉丽明畅的语言,绘暮春园庭清幽景色,抒孤寂无聊之闺情,笔意轻灵,毫不着力,浑然天成。
  
《清昼》是南宋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述深闺闲处、清寂无聊情绪的抒情诗,前两句写夕阳晚照时刻庭院的幽深寂静,后两句写海棠花谢,柳絮飞尽,而困人天气,正是昼日初长之时。这首诗以婉丽明畅的语言,绘暮春园庭清幽景色,抒孤寂无聊之闺情,笔意轻灵,毫不着力,浑然天成。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关于此诗诗题,《朱淑真集》作《清昼》,《后村千家诗》题作《夏》,通行本《千家诗》作《即景》,《宋诗抄补》作《初夏》。据诗的内容和各本题名,这首诗是夕阳时分就前所见景物抒发感情的作品。
+
  “竹摇清影罩幽窗”,点明了即景咏诗的地点,是一个幽雅、清静的小院,院子里种满了竹林。幽窗上罩着摇动着的竹子的清影,这就使得深闺产生了一种十分幽寂的气氛。
  
  
这是一首描述深闺闲处、清寂无聊情绪的抒情诗。诗的前三句在渲染环境的清寂、烦人和落寞,为最后一句抒发其无聊情绪作铺垫。
+
  “两两时禽噪夕阳”,是作者所见所闻窗外的景象,有喧噪的时禽和夕阳。时禽鸣叫,一般多引发人的新奇感觉,可是作者却说它们的鸣叫是“噪”,表明了作者烦乱的心情。环境本来就太显孤寂了,而不能给人带来安慰的时禽的鸣叫,只能使这孤寂的环境更显孤寂。“夕阳”二字,点明了即景作诗的时间是黄昏。
  
以婉丽明畅的语言,绘暮春园庭清幽景色,抒孤寂无聊之闺情,笔意轻灵,毫不着力,浑然天成,是朱淑真诗歌的鲜明特色。此诗可窥一斑。钟惺所评,甚切中肯綮。
 
  
 
+
  “谢却海棠飞尽絮”,海棠凋谢尽了,絮花也飞尽了,这种残败的景象同时也是说时令已是春末夏初。这一句在抒发慵懒无聊的情绪时,使全诗成为一个贯穿、严密的整体,诗意因而明朗化。
“竹摇清影罩幽窗。”
+
是一个幽雅、清静的小院,院子里种满了竹林。尤其女诗人的窗前,更是青青葱郁一片。前两天我们说李弥逊写过,雨丝编织了一张网,欲挽留住春天,今日竹子也编了一张网,罩着作者的幽窗,罩着作者的一窗幽梦。
+
 
+
“竹摇清影罩幽窗”这一句首先点明了即景咏诗的地点——闺“窗”是诗人赖以观景而抒情的出发处。不难想见诗人呆在闺房,自窗而外观的情状,幽窗上又罩着摇动着的竹子的清影,这就使得深闺产生了一种十分幽寂的气氛。这样写,造成了一个静而又清、清静得甚至于孤寂的境界,使人一下入定,然后随着诗人自窗而出的视线及由之而生的思绪领略闺房周围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思。
+
 
+
 
+
 
+
 
+
“两两时禽噪夕阳。”
+
已是夕阳日暮时分,那些应时的鸟儿,比如燕子,比如黄莺,一天的劳碌之后,纷纷飞回,成双成对的聚集枝头,跳跃着,欢唱着,似乎在对作者说:“天已经晚了,是该歇息的时候了,你看我们都飞回来了。”此情此景,作者的心头恐怕有微澜泛起,但她并没有多说,兴许觉得鸟儿有些“吵”,于是她用了一个“噪”字。
+
 
+
第二句“两两时禽噪夕阳”是诗人所见所闻窗外远处和上方的景象,有喧噪的时禽和夕阳。时禽鸣叫,一般多引发人的新奇感觉,可是诗人却说它们的鸣叫是“噪”,表明了诗人烦乱的心情。环境本来就太显孤寂了,不能给人带来安慰的时禽的鸣叫,只能使这孤寂的环境更显孤寂,自然更烦它,自然是噪声了。“夕阳”二字,点明了诗人即景作诗的时间是黄昏。
+
 
+
 
+
 
+
“谢却海棠飞尽絮妙”这是诗人观看远处和上方的景物后,视线下移之后所见到的景象。海棠花落,排絮飞尽,这种景象使她心情难免随之落寞,于是把这种落寞心情寓在了所描写的事物中。这种残败的景象同时也点明时令已是春末夏初。
+
 
+
诗的最后一句是对以上三句所谊染的清寂、烦人和落寞的环境气氛的总结虽一然字面上是在讲述人对时令变化的感觉,但主要则在抒发慵懒无聊的情绪,使全诗成为一个贯穿、严密的整体,诗意因而明朗化。
+
 
+
 
+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
海棠凋谢尽了,絮花也飞尽了,却恰是春末夏初时候,诚如张先在其《八宝妆》词所写的:“正不寒不暖,和风细雨,困人天气。”作者亦明显的感觉到了这种季节变换的特征,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每日里睡昏昏,这让人慵懒而又慵困的天气呵!
+
假若如此解读这后两句诗,那么明人钟惺所言的“语有微至”是谈不上的,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其实就出在“困人天气”四字。这“困人”,仅仅是指让人昏昏欲睡,身体慵懒、困怠吗?我却宁愿更相信同样一个春日天气,林黛玉脱口而出的“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注意,前面加了“情思”二字,而调皮的宝玉碰巧听到,于是借打趣丫鬟表达爱意道:“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
不过如此一发挥,究是作者朱淑真的本意,还是我们把我们的多情强加于作者,让作者也跟着害了一场相思病呢?
+
考之于朱淑真的生平,据说她婚姻很不满意,后来好像偷偷爱上了一个情人,并为他写过多首热烈而大胆的诗歌,比如她的《元夜三首》即写道:“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哪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某年元夜,她同情人短暂观灯相会,不过后来这段恋情,似乎也并无结果,而她也终于在这种渴望爱却不得的心理中抑郁而终。死后,她的父母还把她的身体连同她的诗,一道焚化,这父母也真够心狠的。
+
现在回到诗中,我们也就能理解,女诗人朱淑真,其实就是借季节变换的特征,借一些有特殊暗示的字眼,来曲折隐晦的表达她的内心,她的爱而不得,以及由此产生的忧郁、惆怅、缠绵而悱恻的感情,当然这种技法并非朱淑真原创,因为在她之前,唐代有个诗人,韩偓,已曾写过一首与之相仿佛的诗:
+
那首诗是《已凉》:“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大意是,碧色的栏杆外,一道绣帘低垂;猩红色的屏风上,画着“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折枝图。屋子中一张八尺的大床,上面铺着龙须草做的席子,而席子上新近又添了华美的锦褥,天气已经变凉但还没让人感觉寒冷。这首诗由于暗示稍多,比如空间上,从屋外一直写到屋内,比如猩红色的屏风和有特殊寓意的折枝图,所以我们相对容易判断,写的是深闺寂寞中,女主人公渴盼爱情而不愿使青春虚度的情怀,相形之下,朱诗的暗示就比较少,不过虽然如此,通过季节变换写人情怀的技法则一,“困人天气”和“已凉天气”,不止字词似曾相识,感觉亦一样的朦胧、暧昧。
+
 
+
 
+
 
+
 
+
 
+
 
+
写法上此诗有一个隐而不现的特点,诗人写景,是以“窗”为观景的出发处,无论是竹影、时禽、夕阳、海棠、飞絮,还是“噪”声即景如此,可谓独特。其次,就是将捕捉到的景物与心境联系起来,融在一起,用富于情感色彩的词语来表现,如幽窗的幽、噪夕阳等来的噪、困人、日初长等。这体现了这位女性诗人特有的观察、描述的细腻、准确、传神。
+
  
  
 +
  “困人天气日初长”,是说正是初夏使人困倦的天气,那白天也渐渐长起来了。
  
  
第113行: 第72行: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span></cente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span></center><br>
 
[[文件:千家诗033-2-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文件:千家诗033-2-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
  [[朱淑贞]],又作'''朱淑真''',[[宋代]]女词(诗)人,号幽栖居士,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一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祖籍安徽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之家,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诗集《断肠集》、词有《断肠词》。
  
  

2021年6月19日 (六) 04:08的最后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即景

宋·朱淑贞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即景》是南宋女诗人朱淑贞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一作《清昼》。《宋诗纪事》、《宋诗抄补》中诗题均作《初夏》。《千家诗》收录此诗,诗题作《即景》。即景,眼前的景物。此处以眼前景物为题材作的诗。


逐句释义: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竹子在微风中摆动着,清雅的影子映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成双成对应时鸣叫的鸟儿在夕阳下翻飞聒噪着。
  竹摇清影:竹枝被风吹动时左右摇晃的影子。
  罩:笼罩;映罩。
  幽窗:幽静的窗子。
  两两:指成双成对。
  时禽:燕子之类的候鸟,也指应时节而啼的禽鸟。
  噪夕阳:在黄昏的夕阳下噪鸣、喧闹。噪,聒噪,喧闹的声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这时候)海棠花已经凋谢了,柳絮也已飘落尽了。正是使人困倦的初夏天气,那白天也渐渐长起来了。
  谢却:凋谢了,凋谢尽。
  海棠:落叶乔木。春季开花,花未放时深红色,开后淡红色。
  絮:柳絮。
  困人天气:指春末夏初的气候。困人,使人疲倦。
  日初长:白昼开始延长。


《即景》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深闺闲处、清寂无聊情绪的抒情诗。前两句写夕阳晚照时刻庭院的幽深寂静,后两句写海棠花谢,柳絮飞尽,而困人天气,正是昼日初长之时。这首诗以婉丽明畅的语言,绘暮春园庭清幽景色,抒孤寂无聊之闺情,笔意轻灵,毫不着力,浑然天成。


  “竹摇清影罩幽窗”,点明了即景咏诗的地点,是一个幽雅、清静的小院,院子里种满了竹林。幽窗上罩着摇动着的竹子的清影,这就使得深闺产生了一种十分幽寂的气氛。


  “两两时禽噪夕阳”,是作者所见所闻窗外的景象,有喧噪的时禽和夕阳。时禽鸣叫,一般多引发人的新奇感觉,可是作者却说它们的鸣叫是“噪”,表明了作者烦乱的心情。环境本来就太显孤寂了,而不能给人带来安慰的时禽的鸣叫,只能使这孤寂的环境更显孤寂。“夕阳”二字,点明了即景作诗的时间是黄昏。


  “谢却海棠飞尽絮”,海棠凋谢尽了,絮花也飞尽了,这种残败的景象同时也是说时令已是春末夏初。这一句在抒发慵懒无聊的情绪时,使全诗成为一个贯穿、严密的整体,诗意因而明朗化。


  “困人天气日初长”,是说正是初夏使人困倦的天气,那白天也渐渐长起来了。


名家点评:

  明·钟惺《名嫒诗归》:语有微至,随意写来自妙,所谓气通而神肖。

  明·徐伯龄《蟑精隽》:后村刘克庄尝选其诗,若“竹摇清影”等句,为世脍炙。

  清·赵世杰《古今女史》:气骨幽闲。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朱淑贞,又作朱淑真宋代女词(诗)人,号幽栖居士,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一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祖籍安徽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之家,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诗集《断肠集》、词有《断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