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觐交代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参觐交代汉语拼音:Canjin Jiaodai;英语:Sankin Kotai),日本江户幕府严密控制各地大名(藩国统治者)的重要措施,规定各地大名要在一定期间轮流来江户参觐,又称参勤交代。

制度

  大名参觐主君始见于战国时代,关原之战后,各地大名为取悦德川氏,蜂拥至江户表示忠诚,德川家康为笼络他们而赐以宅地,供其建造邸宅安置妻室。1615年,幕府制定《武家诸法度》,开始对参觐时的随员数量作出规定。1635年德川家光修订《武家诸法度》后,形成完备的制度。《武家诸法度》规定,全国大名平时须部分留住江户,辅佐将军,部分在自己领地主持藩国政务,以一年为期,期满轮换,轮换期为每年4月。1642年,将谱代大名(德川氏嫡系大名)的轮换期改为2月,其中关东、东海道大名定为9月。作为特例,规定关东大名在府在国各半;担任幕府要职的水户藩等大名长期留住江户;负有接待朝鲜使节任务的对马藩宗氏3年一参,停留时间亦仅4个月。1862年,幕府权威日降,参觐之制亦随之松弛,规定重要藩国大名3年内可有1年参觐,余者百日即可,大名回藩时,妻子亦可同行。1865年后,倒幕战起,参觐之制名存实亡。

意义

  参觐交代加强了幕府的集权统治,有利于防止藩国结党行动。按规定,大名妻子常住江户,实际成为德川氏手中的人质;而且,在江户建造邸宅、供养妻室家臣的费用及参觐的路费,都由大名自己承担,也削弱了大名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