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日义兵斗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反日义兵斗争汉语拼音:Fan ri yi bin dou zheng;英语:Korean National Armed Struggle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李朝末年朝鲜人民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斗争。朝鲜义兵始于16世纪壬辰倭乱,甲午农民战争失败后,部分农民军转入游击斗争,成为近代义兵运动的先声。1895年10月,日本策划乙未事变杀害闵妃,接着又操纵亲日派内阁强行实施剪发令,激起朝鲜人民的义愤,爱国的两班儒生(封建知识分子)倡议讨敌,传檄四方,各地义兵勃起。义兵的基本群众是农民,其中以江原道李昭应和忠清道柳麟锡等领导的队伍影响较大。朝鲜国王利用义兵运动,于1896年2月出奔俄国公使馆,发动政变,亲日派内阁垮台,日本侵朝暂时收敛。

  1905年,日本通过日俄战争,确立了对朝鲜的独霸地位,并通过《乙巳保护条约》变朝鲜为“保护国”,激起朝鲜人民的强烈反抗,各地义兵再次兴起。忠清道闵宗植、全罗道崔益铉和庆尚道申乭石领导的队伍声势最大。义兵斗争席卷整个三南地区。

  1907年6月,日本借口朝鲜国王李熙(高宗)派密使出席海牙和平会议控诉日本的事件,迫使高宗退位。7月,强使朝鲜缔结《丁未七款条约》,朝鲜的行政权和司法权全部由日本统监掌握,一切内政绝对遵从统监的训令,并强行解散朝鲜军队,以加快吞并朝鲜的步伐。京城侍卫队和地方镇卫队的爱国军人举行暴动,与地方义兵汇合,增强了义兵的战斗力,北起鸭绿江,南至济州岛,义兵斗争遍布全国。主要义兵将领有洪范图、车道善、李麟荣等。1908年,义兵斗争达到高潮。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全力镇压义兵,使义兵遭受很大损失。但义兵部队仍然坚持斗争,一部分义兵移至北部边境、中国东北和俄国沿海州一带,转为独立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