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反馈,在新闻学哲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等领域分别有不同表述,如下:

【新闻学】

反馈(英语:feedback),信息由受传者向传者回流的过程。又称回馈、信息反馈。源于控制论,指系统的输出重新入系统而影响系统再输出的过程和方法。广义的反馈,包括受传者为达到某种需求和目的,对传者施加的各种影响或压力。在大众传播中,反馈是受众对传播媒介进行社会控制的一个表现形式。狭义的反馈,指受众对传者发出的信息反应,如人际传播中的点头、皱眉、回答、沉默,讲演中听众的掌声,读者给报社的投书等。反馈可以分为三类:①即时性反馈;②延缓性反馈;③推断性反馈。

西方传播学研究者认为,反馈是使传播过程成为闭路循环系统的关键,而缺乏反馈的传播过程只是一个开链系统。早期的传播模式和理论,忽视反馈的重要性,已被抛弃。后来流行的一些传播模式,普遍强调反馈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西方传播学研究者认为,通过反馈,传者可以不断调整传播的信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信息反馈在大众传播中尤为重要,因为传者难以了解受众的个别情况,而受众往往通过选择性注意、选择性认知和选择性记忆对同一信息表示出不同的兴趣和理解。有的传播研究者指出,反馈是受众“媒介接近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媒介不仅应允许反馈,而且要鼓励反馈,发表或播送不同意见,以促进传播活动的开展。

信息反馈广泛应用于大众传播的实践和研究中,其内容有:

①受众研究。旨在了解受众参与大众传播的动机、时间、频率,以及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期望。

②广告研究。美国90%以上的广告社都设有收集、研究反馈信息的专门部门,调查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

③民意测验。调查公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信任度和对传播内容的反应,并以新闻或言论的形式发表公众对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看法。

④效果研究。调查传播内容是否强化或改变受众的固有观念、态度或习惯,是否激起受众的行动,并研究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


【哲学】

控制论中表征控制调节系统一般工作原理的基本概念。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信息所产生的效应输送回来,从而影响信息的再输出。这样的过程就叫做反馈。它是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反馈过程里作用于系统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又会以一定的方式反作用于这个原因。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反馈如果倾向于反抗系统正在进行的非定向动作,就是负反馈,它能使系统适应偶然干扰,维持稳定状态。反之,反馈如果倾向于加剧系统正在进行的非定向动作,则是正反馈,它能不断加强偶然干扰给系统造成的效应,使系统趋于不稳定状态或造成新的稳定状态,从而导致系统的质变。这两种反馈方式有时也叫做补偿反馈和累积反馈。

在直线式因果链条里,一系列因素作用于一个特定系统,会使这个系统对这些因素的作用产生出一个特定效应。如果这个效应又反作用于上述因素,那怕至少反作用于其中的一个或若干个因素,则会出现反馈式因果链条。这两种因果链条可用图式表示如下:

①直线式因果链条

反馈1.jpg

直线式因果链条

②反馈式因果链条

反馈2.jpg

反馈式因果链条

(Y代表原因,J代表结果)

直线式因果链条表现了机械论(见机械唯物主义)的因果观念,反馈式因果链条体现了辩证法的因果观念。当反馈量值逼近于零时,反馈式因果性就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直线式因果性。直线式因果性是反馈式因果性的极限情况,反馈式因果性是直线式因果性的辩证扬弃。

作为因果相互作用的反馈联系,是在无机自然界、有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辩证关系。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控制论的反馈概念进一步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因果相互作用的观点。


【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

反馈(英语:feedback),系统功能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对系统功能特性的影响。系统的功能是通过系统的输入(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和输出(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关系表现出来的。在反馈过程中,系统的输出通过环境反过来作用于系统本身并构成输入的一部分,结果使系统的输出受到影响,形成闭合的回路。这种回路称为反馈回路。系统具有相对性(即层次性)。从由系统和环境组成的更大的系统来看,反馈是系统组成部分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这种相互作用构成系统结构上的闭合因果链。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反馈如能增强系统功能作用的结果,则称为正反馈。减弱系统功能作用结果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18世纪J.瓦特设计的蒸汽机离心调速器利用了负反馈原理。在该装置中,当转速过高时,离心球上升引起汽阀关小,从而使转速降低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这是早期利用反馈原理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的著名例子。1868年J.C.麦克斯韦发表了对离心调速器进行理论分析的论文。1927年布莱克首先用反馈概念说明电子放大器输出信号经变换后送回输入端的电路原理。其后H.奈奎斯特、波德等人建立了反馈放大器理论。1948年N.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把反馈归结为信息的传递和返回过程,并指出它广泛存在于有目的行为之中。

正反馈可用以提高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和对频率的选择性,还可使系统发生自激振荡和用于产生有用的信号波形。负反馈则可用以提高稳定性、改善输出的保真度和加宽通频带。任何信息的加工和传递过程都带来一定的时间滞后或相移。信号的相移或滞后还与信号频率有关,导致反馈倾向正或负反馈的程度随信号频率变化。因此,判断反馈系统的稳定性时应考察它的整个频率响应特性。

在控制系统中,常用输出相对预期结果的偏差构成反馈来修正输入作用,以达到消除偏差的目的。由于系统中存在反馈回路,这类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或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是自动控制中广泛采用的基本控制方式。设计良好的反馈控制除能消除误差和保证稳定性外,还可以加宽系统通频带改进过渡过程,增强系统对随机干扰、环境变化、系统部件特性或参数不准确等偶然情况变化的适应性。反馈还可用以实现对控制系统的解耦、极点配置、动态优化等更复杂的设计要求。

设计高级的控制系统需要采用更复杂的反馈结构。在适应控制系统中,除设置常规反馈控制回路外还设置自调整反馈回路,它可以从系统的输出检测环境和对象特性的变化并据以对常规的控制器进行调整,以保证系统良好的性能。在多级递阶大系统的分散控制中,除了各子系统自身的反馈控制回路外,还有各个层次上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反馈,用以协调、修正子系统的行动,达到全局的优化。

生物体中有着许多比工程系统更复杂的反馈控制过程。它们可使体温、血压、浓度等各种生理参数保持衡定,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取得关于环境知识和动作偏差的信息,实现反馈控制以完成快速而准确的动作。许多生理控制过程须由大脑进行复杂的信息处理并通过多级递阶控制过程来实现,常常具有记忆、学习的功能和多变的适应能力。

社会经济系统是包含人类活动的复杂系统。在商品市场中供求偏差对生产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过程。多级管理结构是社会中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其中各级决策人都要根据关于环境和其他人反应行为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策略,从而形成许多层次交错的反馈回路。对这些复杂反馈过程的研究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