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杆菌感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变形杆菌感染(proteus infection),由变形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特征为起病急,常引起泌尿道、胃肠道、呼吸道、全身各部位的感染以及败血症。

临床表现

按发病部位而异:①烧伤后感染。变形杆菌常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其创面脓汁的检出率略低于绿脓杆菌。②肺部感染。病人防御功能低下时,经呼吸道通气设备、雾化吸入等各种导管而感染。病变大多数在下叶,发展迅速,肺叶及支气管可出现融合性实变,常累及胸膜。临床出现高热、气促、咳嗽、脓痰等。但其表现常被原发病所掩盖。从痰中分离出致病菌结合X射线检查可以确诊。③胃肠道病变。变形杆菌的肠毒素常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为胃肠炎或过敏性反应。若有进可疑食物史,共食者集体发病,被污染的食物和粪培养检出变形杆菌则可以确诊。有时亦可引起婴儿夏季腹泻。④泌尿系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下尿路梗阻时,细菌沿尿道上行引起感染。经泌尿生殖道器械检查或导尿等也可造成感染。有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症状。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⑤败血症。细菌可经胆道、泌尿道或感染的皮肤创面侵入血流。常与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一起致病。临床表现同一般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如发热、白细胞数增高、肝脾肿大、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或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

凡存在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或接受创伤性检查与治疗,以及有不洁饮食史者,出现相应部位及系统的感染症状,其分泌物、排泄物或者血液中病原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治疗和预防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仍为主要的抗变形杆菌药物之一。其他有氧哌嗪青霉素和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等也有效。预防应注意环境卫生,防治创面感染,严格消毒医疗器械,避免病房内的交叉医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