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口腔癌( oral cancer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大部分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即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唇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口腔肿瘤在全身肿瘤中排序第10位,占全身肿瘤的8.2%。中国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估计标化发病率为8.7/10万(男)及6.0/10万(女)。全身肿瘤中良性与恶性的比例相当,各占一半。而口腔肿瘤包括囊肿、瘤样病变在内一般来说良性比恶性多。口腔肿瘤发病有上升趋势。口腔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常常危及生命,应及早就诊。罹患口腔肿瘤常常影响咀嚼功能和面容,而手术切除后一方面造成毁容,另一方面丧失颌骨和牙齿影响咀嚼。完整的治疗原则应彻底切除肿瘤,修复颌骨和口腔,恢复容貌。口腔肿瘤包括囊肿及类肿瘤,分为良性、恶性两大类。常见的和比较常见的有:

良性肿瘤

常有以下数种:

皮脂腺囊肿

俗称粉瘤。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分泌物。常见于面部,小的如豆,大的可达小柑橘样突出皮肤表面,与皮肤粘连,中央可有一小色素点。应手术切除。

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

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在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成。也可由于损伤,将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多发于儿童及青年,好发在口底,颏下、额、耳下等部位。生长慢,呈圆形,周界清楚不粘连,触诊有弹性似面团样,囊内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也有时可见毛发。应手术摘除。

颌骨囊肿

常见为:①根端囊肿。由牙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刺激上皮残余增生所致。应手术治疗。②含牙囊肿。发生于牙齿,或牙根形成之后由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所致。应手术摘除。③角化囊肿。颌骨内原始牙胚(或牙板残余)发展而成。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质。X射线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明阴影。此病易复发,应彻底手术切除。

牙龈瘤

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使牙龈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非真性肿瘤。妊娠的孕妇牙龈瘤与内分泌有关。常见青年及中年人,以女性多见。牙龈瘤有的是息肉状,有蒂,有的无蒂,常常伴有牙龈出血。必须彻底切除,否则易复发。一般应将累及的牙齿一并拔除。

成釉细胞病

由颌骨内釉质器或牙板上皮发生而来。是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多发生在青壮年,以下颌体及下颌角部为常见。生长缓慢,逐渐使颌骨膨大,变薄,牙齿松动,有时可造成颌骨病理性骨折。典型的X射线表现早期为呈蜂房状,以后形成多房性囊肿样阴影,单房少见。应手术切除。手术后造成的颌骨缺损应植骨修复,缺失的牙齿也应修复。

血管瘤

可以是先天性良性肿瘤,也可以是血管畸形。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临床上常见的有:①毛细管型血管瘤。多发于颜面皮肤。呈鲜红或紫红色,与皮肤表面平,周界清楚,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小的斑点到数厘米,大的可扩展到一侧面部,甚至越过中线。可用激光,低温治疗或手术切除。②海绵状血管瘤。好发在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位置深浅不一,如果位置浅的可呈蓝色或紫色,位置深的表面颜色可正常。肿瘤周界不太清楚,柔软,可以被压缩,低头时瘤体充血膨大,恢复正常位置后,肿瘤随之恢复正常。根据不同类型可以用激素治疗,硬化剂治疗,手术切除治疗。有的血管瘤可自行消退。

淋巴管瘤

是淋巴管发育畸形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好发于舌、唇、颊及颈部。按临床特征及组织结构分为毛细管型和海绵状型。①毛细管型。是由扩张的淋巴管组成。淋巴管内充满淋巴液。在口腔黏膜上呈多发性散在的小圆形囊性结节状或点状病损,无包膜,柔软,边界不清楚,应手术切除。但常易复发,可再次切除。②海绵型。为淋巴管极度扩张弯曲形成多房性囊腔,似海绵状而得名。好发在唇、下颌下及颊部。生长缓慢,使局部组织肥大畸形,发生在舌部的呈巨舌症,应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

即口腔癌。常见的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一种上皮性恶性肿瘤。常好发在唇、舌、牙龈、颊及口底部。临床表现常为黏膜溃疡,浸润性生长,逐渐扩大,界限不清,有时呈菜花状,溃疡边缘外翻发硬。继发感染常常伴有剧烈疼痛,侵犯牙槽骨常常是多个牙齿松动,可有局部淋巴结转移,也可有远处转移。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支持疗法及切除后软硬组织缺损的整复和缺牙的修复等。关键在早发现,早治疗。见涎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