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吕祖谦像。来源:《历代帝王圣贤名臣大儒遗像》(Portraits de Chinois celebres),约绘制于清康熙(18世纪)以后,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祖谦汉语拼音lǚ zǔ qiān),(1137~1181),中国宋代史学家,思想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浙江婺州(今金华)人。尚书右丞吕好问之孙,曾以祖恩补将仕郎。隆兴元年(1163)进士及第,除太学博士,复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乾淳间与朱熹、张栻齐名,人称“东南三贤”。吕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兼总众说,自成学派,深得一时人士称赞。吕祖谦主张均田恤劳,发展生产,宽厚民力,恢复国土。在学术上力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矛盾,并吸收永嘉学派、永康学派的经世致用之说,被朱熹视为“杂博”。其哲学思想继承程颢“心便是天”之说,认为心即天即神,宇宙万物及其变化不能存于心外。心的一念之发,可以流金炼石、奔雷走霆,这与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相类。然而,他也讲“理之在天下,犹元气之在万物也”。与朱熹“天下只是一个理”相似,吕祖谦在认识论上强调“明心”,在教育上重视“育实材”,在历史研究方面发扬了中原文献之学。著有《东莱左氏博议》、《吕氏家塾读书记》、《大事记》、《文海》、《古周易》、《书说》、《春秋左氏传说》、《春秋左氏传续说》、《吕东莱文集》及与朱熹共辑的《近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