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听 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听筝》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筝,古代一种弹拨乐器,十三弦,今称“古筝”。


逐句释义: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精美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玉房:弹筝人居处的美称。旧注以为“所以安枕(横木)也”。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为了得到周郎的眷顾,她故意地时时拨错琴弦。
  周郎:周瑜,任建威中郎将(统军将领)时,年仅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精晓音乐,听到别人奏曲有误,必能辨知,知之必顾看,时人为之语曰:“曲有误,周郎顾。”
  拂弦:拨动琴弦。


《听筝》题图


作品赏析:

  此诗写的是一位女子邀宠取怜的曲折心事。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时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诗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


  前二句“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弹奏的情形。弹筝美人坐在华美的房舍前,拨弄筝弦,优美的乐声从弦轴里传送出来。“柱”是系弦的部件。“金粟”形容筝柱的装饰华贵。“素手”表明弹筝者是女子。


  后二句“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写弹筝女故意弹错以博取青睐。“周郎”,指三国吴将周瑜,精通音乐,这里以“周郎”比喻弹筝女子属意的知音。“时时”是强调她一再出错,非偶尔失手,显出故意撩拨的情态,表示注意到她的用心不在献艺博知音,而在其他。有人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


  此诗的妙处就在于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典型细节,将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种邀宠之情,曲曲写出,十分传神。诗的写法象速写,似素描,对弹筝女形象的描写十分成功。


名家点评:

  清代徐增《而庵说唐诗》:“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指李端)何故知得恁细。”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1


作者简介:

  李端,唐朝诗人。字正已,赵州(治今河北赵县)人。大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官终杭州司马。曾隐居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或为应酬之作,或表现避世思想,多为律体。有《李端诗集》三卷。《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71首。(《旧唐书》卷一六三《李虞仲传》、《唐诗纪事》卷三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