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文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哈尼族文学(Hani literature),中国哈尼族民众创作的文学。以民间文学为主,形式有歌唱体和讲述体两种。歌唱体调式有哈巴(唱古歌或酒歌)和阿茨(唱山歌、情歌),讲述体有神话、传说、故事等。

哈尼族民歌与哈尼族社会水乳交融。生产歌指导四季生产,礼仪歌规范礼仪行为,节日歌指导庆典活动,祭祀歌引导各种祭仪,情歌引领爱情生活。大约在狩猎、采集和原始农耕时代,先民为打到猎物、采得果实、收获作物而创造了《献猎神歌》、《献树神歌》、《祭谷神歌》。随着民族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创世神话和古歌。这些作品表现出先民对于天地形成、日月出没、万物以及人类自身由来的认识。例如,关于天地形成的神话有天神用话“说”成,像盖房那样搭起,以及鱼、牛化育而成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有由巨鱼化出、由水猴变成、由天神生出等,并都经过洪水、大火的苦难然后再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哈尼族的社会组织逐渐严密,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神话和古歌也逐渐发展,凝结为成系统的、长达数万行的大型古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长达28 000行的《窝果策尼果》(古歌十二调)、《十二奴局》等。伴随民族的大迁徙,哈尼族先民又创造了记忆、描述迁徙历程的迁徙歌和迁徙传说,并发展为整体系统描述民族迁徙史的长篇迁徙史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尼阿培聪坡坡》、《雅尼雅嘎赞嘎》(雅尼人的迁徙史)、《普嘎纳嘎》等。

哈尼族在哀牢、无量等山区定居以后,生活逐渐安定,产生出反映这一时代生活的《虎珀拉珀卜》(翻年歌)、《不愿出嫁的姑娘》等作品。《虎珀拉珀卜》是指导人们四季生产的农事大典,收进了《窝果策尼果》;《不愿出嫁的姑娘》计1 800余行,分轻女、卖女、逼嫁、结婚、受苦、怨愤、逃跑、自由8个部分,讲述一位被爹妈逼嫁到富人家的姑娘的悲惨遭遇及逃婚和寻找幸福的过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为争取自由而不屈斗争的女子的形象。此外,还有一系列与各种节日庆典相结合的风俗礼仪歌,以及大量的传说、故事、歌谣,如祭祀总词《黑遮其洼夺》(鬼账一万句)、哭葬歌《密刹威》(女人哀痛的哭声)等。

哈尼族作家文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存文学的长篇小说《兽灵》叙述滇南玛格拉峡谷三代猎人的生活和命运。他们仰赖大自然为生,但由于没有爱护森林和保护野兽,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哥布的诗直接从山歌野调走向现代诗,表达出对哈尼族母亲的爱恋。诺晗的散文清新明朗,艾扎的边地小说描绘了红河流域社会风情长卷。黄雁的小说《无量的大山》从哈尼人浑厚的品格中提炼出纯净的人性美。史军超的小说《翡翠朱雀》围绕一个激烈冲突的事件展现人物鲜明而复杂的性格。朗确的小说和散文稳健、朴实,描绘了一个哈尼人的缤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