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讲演录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哲学史讲演录》汉语拼音:Zhexue Shi Jiangyan Lu;英语:Vorlesungenüber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G.W.F.黑格尔关于精神哲学的著作。在黑格尔逝世之后,由K.L.米希勒根据他的3种讲稿 、提纲和3种学生笔记整理而成,并被编入1833年发表的《黑格尔全集》第1版。黑格尔在这部著作中,一方面把哲学史纳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绝对精神阶段;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贯彻于哲学史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哲学史的发展规律。黑格尔对哲学史观和方法论进行了概述,表现了他用以考察哲学史的唯心而又辩证的观点,表明了他以西方为中心的偏见,也表现了他对东方哲学缺乏研究。黑格尔认为,哲学史的真正发源地是古希腊。他把古希腊哲学分为3个时期:从泰利斯到亚里士多德;罗马世界中的希腊哲学;新柏拉图学派的哲学。并在具体论述各家的哲学时,抬高唯心主义,贬低唯物主义。对于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 时所表现的唯物主义倾向也加以歪曲。但是,作为辩证法思想大师,他注重发掘古代的辩证法。对于中世纪哲学,包括阿拉伯哲学、经院哲学和早期文艺复兴的哲学,黑格尔讲得十分简略,并且对三者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黑格尔明确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近代哲学所探讨的根本问题。由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而有实在论(指经验论与唯心论(指唯理论)之分。黑格尔的整个讲述表明,他崇尚唯心论和辩证法,贬低唯物论,反对形而上学。总之,《哲学史讲演录》表明,黑格尔不是为历史而讲历史,他的重点是更具体地阐述自己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