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赫勒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圣赫勒拿(Saint Helena),非洲西南岸外大西洋中英国属地。辖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总面积412平方千米。人口约7 200(2006)。首府詹姆斯敦

旗帜

圣赫勒拿1.jpg

主岛圣赫勒拿岛为死火山岛。地形崎岖多山,东、西、北三面都是垂直的峭壁,高达490~700米。最高点黛安娜峰海拔823米。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盛行东南信风,终年温和,年平均气温21℃,年较差小。年降水量200~760毫米。地表多裸岩,植物稀少。阿森松岛亦称清醒岛。地形崎岖多山,岩石裸露,最高点皮克峰海拔859米。盛行东南信风,气候温和少雨,年降水量150~635毫米。植物稀少。多黑燕鸥和海龟。近海富产金枪鱼、鲨鱼等。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为火山群岛。主岛最高点玛丽皇后峰海拔2 060米。气候温和湿润。主岛最热月平均气温18℃,最凉月11℃。平均年降水量1 650毫米,盛行西风,风力强而多变。
盾徽

1502年葡萄牙人到达圣赫勒拿岛,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母亲名字圣赫勒拿命名。1513年起为葡萄牙领地。1633年荷兰人侵占该岛。1659年英国取代荷兰在此行使管辖权。1815~1821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被囚禁并死于该岛。1834年该岛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由英国派任总督管辖。1501年,葡萄牙海员发现阿森松岛。1815年被英国海军占领。1922年11月由英殖民部接管,管辖权属圣赫勒拿。阿森松岛战略地位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是美国空军的加油基地,1965年改为卫星和导弹追踪站,后逐渐发展成为国际重要的电信交通中心。1506年发现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1790~1817年美国捕鲸者来此之前无人居住,1817年被英国海军占领。1938年1月归属圣赫勒拿。

境内居民绝大多数是圣赫勒拿人,为欧洲移民与部分印度人和非洲黑人的混血人种。阿森松岛上无当地居民,居住着英国和美国的军事人员、圣赫勒拿的行政人员、通讯公司以及公共服务人员,亦以圣赫勒拿人最多,其次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人最少。全境通用语言为英语。大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多属圣公会。

1989年生效的宪法规定:圣赫勒拿行政权与立法权归英王室,由英国派总督统治,但总督通常由本岛官员来担任。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行政长官是圣赫勒拿政府的代表。现无政党活动。下设立法会议和行政会议。立法会议由议长、3名官方长官和12名议员组成。行政会议由总督领导,由上述三名官方长官和5名当选立法会议议员组成。总督任立法会议和行政会议主席。设有最高法院、地方法院、债务法院和少年法院。

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英国政府提供的发展援助。圣赫勒拿岛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家畜饲养和手工艺制作。木材加工业也有发展。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马铃薯和蔬菜。渔业资源丰富,已发展深海捕鱼业。阿森松岛以盛产“绿色海龟”而著名。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以渔业税和邮票发行及手工艺品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小龙虾捕捞业是主要行业。旅游业具有发展前景。圣赫勒拿岛以其曾作为拿破仑一世流放地的历史,吸引游客不断光顾。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戈夫岛野生生物保护区于199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无铁路,有一个机场,对外交往主要靠海运。圣赫勒拿轮船公司每年有4次班轮通往英国,停靠加那利群岛、阿森松岛、开普敦等地,每年一次停靠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詹姆斯敦港为唯一港口。对外贸易由英国垄断。主要贸易对象为英国、美国、坦桑尼亚、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南非。主要出口鱼,还有少量的咖啡、手工艺品和羊毛。进口食品、饮料、烟草、燃油、饲料、建筑材料、机器设备及汽车等。

中小学均实行免费教育。对5~15岁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成人识字率达97%。2005年有各类学生784人,教职员工167人。报刊唯有官方周刊《圣赫勒拿新闻》。政府设广播电台。有卫星电视节目中继站。有一所医院。英国有关组织通过阿森松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