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都市圈,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

  中文“城市群”(城市圈),为中国大陆地区自1990年代以后常用的地域经济用语。

  “城市群”理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在牛津大学任教的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Gottmann)。1961年,他在对美国东北部高度城市化的区域研究了20年之后,发表了纪念碑式的著作《都市群:美国城市化的东北部海岸》。在书中,他第一次提出“都市群”概念。都市群的英语为“megalopolis”,该术语来自希腊词汇,意思是“巨大城市”。

  戈特曼在研究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发展动态后,以美国1950年的人口统计为数据基础,于1961年在他的著作中使用了“Megalopolis”,一词(这也是他的著作名),借以指从美国波士顿到华盛顿的城市连绵带。“Megalopolis”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特大的城市,原意中并无城市群的意思。戈特曼在他的研究和著作中,“Megalopolis”一词也是专门指从美国波士顿到华盛顿的城市连绵带。以后的学者逐渐开始深入研究“Megalopolis”,这种现象,并发现“Megalopolis”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发展状况,而且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规律。(Tomoya Mod,1997;William N.Goetzmann,1998)英美一些大型的词典和百科全书,也把“Megalopolis”一词加以收入,对该词的一种解释是“非常大的城市”;另一种解释是“由许多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区域,可以近似于看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组合体”(Aregionmade of several large cities and their surrounding areas in suf-ficient proximity to be considered a sinSle urban com--plex.)。国内原先将“Megalopolis”翻译成城市连绵带,后因城市群的用法比较普遍,现在一般都翻译成城市群。应该指出,城市连绵带和城市群还是有细微差别的,至少在空间形态上有差别,多数情况下,“Megalopolis”指的是紧密的带状城市组合体,而城市群既可以是带状的,也可以是圈状的。

  中国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专家方创琳认为,城市群的形成发育经历了空间范围的四次扩展过程:从城市到都市区是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第一次放大,从都市区到都市圈是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第二次放大,从都市圈再到城市群是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第三次放大,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带是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第四次放大。

世界城市群

  目前,世界上共有6个世界级城市群,包括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和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中叶,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到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在西方各发达国家,城市群对本国的GDP贡献率较高,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醒目位置。

  美国三大城市群(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大洛杉矶区)的GDP占全美国的份额为67%,日本三大城市群(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的GDP占全日本的份额为70%以上。而目前中国三大城市群(珠三角区、长三角区、京津环渤海区)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只有38%。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形成与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为核心,涵盖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该城市群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7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美国的 “钢铁城”、“汽车城”都在这里。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也称东海道城市群,一般是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该城市群一般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工业产值占全国的65%。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所构成。该城市群的特点是把一个城市所具有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形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空间组织形式,以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和有序性。

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

  由伦敦——利物浦一线的城市构成,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生产基地。

中国城市群

  近年,城市圈问题引起国内普遍关注。有专家认为,经济高度整合的城市圈,是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及竞争的主要力量和阵地。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城市圈的世纪,经济的主要动力将越来越源于城市圈特别是大都市圈。城市圈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决定新的世界经济格局”。

  由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于今年8月14日正式发布的2012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认为,目前,中国的主要城市圈包括:环渤海城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珠江三角洲城市圈、武汉城市圈、长株谭城市圈、成渝城市圈。区域性的城市圈包括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太原都市圈、济南都市圈、郑州都市圈等。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完成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0)》称,中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该报告根据“城市群内都市圈或大城市数量不少于3个,至少有1个特大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人口规模不低于2000万人”、“城市化水平大于50%,非农产业产值比率超过70%”、“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经济密度大于500万元人民币/平方公里”等标准,中国正在形成的23个城市群呈现为“15+8”的空间结构格局。

  15个达标城市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峡西岸、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武汉、成渝、环鄱阳湖、中原、哈大长(哈尔滨-大庆-长春)、江淮、关中、天山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