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云寺,是一座对重建安西都护府,再置四镇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佛寺。龟兹常住汉人,至少从西汉统一西域时起,就有较多汉人居此,而汉传佛教和汉人僧侣进入龟兹,在唐太宗统一西域之前也早已存在。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2记载,玄奘至龟兹时已“有高昌人(汉人)数十于屈支出家,别居一寺,寺在城东南”。可知唐代统一西域以前,龟兹不仅有汉寺,且有汉僧数十人,规模已不小。

  自公元648年安西都护府自西州迁往龟兹后,汉人集居龟兹的官员及屯田军士和商人等大为增多,他们大多信奉佛教。在公元670—672年间,吐蕃贵族虽然数度占领龟兹,但汉人始终未从龟兹撤离。公元692年武则天命王孝杰等从吐蕃手中收复四镇后,更在四镇驻兵三万。唐政府为了满足他们的宗教信仰,特兴建了大云寺。武则天在永昌元年九月九日壬午自立为皇帝,本想在反攻西域的凯歌中举行武周王朝的开国大典,虽未如愿,但只过了三年,她就破格起用了年轻将领王孝杰来实现她的大反攻的伟业,将中原王朝的国界重新向西推至葱岭。“长寿元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之众,克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乃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发兵镇守之。”

  当时武则天要派汉兵三万人戍守西域,在朝廷争议很大,很多人认为:“用汉兵三万以镇之,既征内地精兵,远逾沙碛,并资遣衣粮等,甚为百姓所苦。”但是武则天力排众议,坚持向安西派兵,强化对西域的统治。

  武则天在利用与发展中国佛教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她26岁时唐太宗去世,于是她入感业寺为尼,养成了她在利用佛教方面特有的聪明与清醒。她在唐高宗故去第二年(公元689年)准备废黜唐中宗李显而自立皇帝时,授命白马寺僧人薛怀义和沙明等人,伪造了一部《大云疏》声称武则天是未来弥勒佛转世,天意应成为人间主宰。同年七月,武则天登基后,即刻下诏将《大云疏》传布天下。王孝杰收复四镇后,她又下诏在远离中原的龟兹修建大云寺,使之成为稳定安西的政治基石。

  武则天使用的是武力与文化两种手段,一方面在龟兹设置安西都护府,用龟兹的守军和龟兹都督来加强对四镇的控制,向整个西域显示中央王朝的威严;另一方面下令在龟兹也效仿两京诸州建造大云寺,并任命大乘汉僧出任僧都统,作为掌管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镇佛教事务的僧官,用佛法来感化龟兹民众。

  从迄今留存的库木吐拉千佛洞看,在唐代,到那里巡视的汉僧很多。在千佛洞内所见题名的有法超、惠峻、惠灯、广德、惠增、法真、法晴、惠顺、法兴、惠超、惠初、彦寿、坚更、坚行、惠盖、法灯、戒初、智恩、智净、戒诠、义诠、任光、智月、法门、克开、法铭、惠光、法成、惠兴等。由此足见龟兹汉寺、汉僧之多。

  这里的都统当为僧都统的略称,表明□道是统辖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镇的最高僧官,可知龟兹为四镇的汉传佛教中心。